踏访沂蒙老区 解码时尚临沂
本报记者 王勇 杨青晓
临报融媒记者 王永超 见习记者 赵文梅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红色,是临沂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诞生地,也是追寻初心的“实境课堂”。
——题记
核心提示:
10月11日至13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8届年会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沂蒙行调研采访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这场以“融合开新局·礼赞新时代”为主题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家媒体单位,150余位晚报社长、总编辑和报界精英赴会,分享新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发展经验,感受临沂日新月异、华彩蝶变的城市乡村风貌,体悟千万沂蒙儿女融于血液、根植于心中的沂蒙精神,触摸沂蒙大地动能澎湃、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红色,是这片热土永不忘却的印记
蒙山苍苍,沂水汤汤。
金秋时节,记者踏访这方红色热土,处处感受到老区人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也深刻感受到临沂人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更惊叹于临沂书写发展奇迹、创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的胆略和气魄。
临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数据显示,沂蒙根据地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10.5万名英烈血洒疆场。如今,英雄故事早已镌刻在这座红色之城的记忆里,成为永恒。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精神厉家寨展览馆、山东省政府旧址……一处处红色教育点,一张张沧桑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再现了党群同心、军民鱼水的动人场景,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无不让人动容,更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战争年代,是沂蒙人民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此次来到这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是朝圣、汲取营养,更是创新、学习、继续前行之旅。”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羊城晚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刘海陵感慨地说。
时尚,是这座古城向新向美的追求
临沂市,古称琅琊、沂州,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思想家荀子、宗圣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大书法家颜真卿和珠算发明家刘洪都出生或曾生活在这里,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历史上24孝中有7孝在这里。
如今,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绽放的不仅是红色的,更是多姿多彩的,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尚繁荣、走向未来的。
漫步于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体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之奇绝;徜徉在王羲之故居,身临砚池怀古、曲水流觞,领悟书法真谛。千年历史文化,浓缩在这一处处文物故居和馆藏里,让人仰慕遐思。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临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唱响“山”的强音,做活“水”的文章, 释放“城”的潜能,彰显“村”的魅力,塑造“人”的精神,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也让“红色沂蒙·时尚临沂”的城市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夜幕下的临沂,华灯初上,登上“水上巴士”,夜游沂河,看两岸高楼林立、流光溢彩,恍若江南水城。这正是临沂践行“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全力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的生动缩影。
在两天紧张的采访中,无论是在兰陵压油沟田园综合体、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体验“农文旅”的融合发展,还是在云蒙太阳城国际康养小镇、栖山阅海民宿体验诗和远方,总能感受到临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烟火气”,正是有了这样的“烟火气”,临沂成了“在B站上,热度最高的山东城市”。
数据显示,2022年,临沂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502.2亿元,占 GDP比重达到8.7%;接待游客51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7.39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022年,临沂还被列为全国10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激活蒙山”“夜游沂河”“沂蒙民宿”等重点项目的建成运营,“红色热土”“水韵琅琊”“长寿康养”“沂蒙乡愁”“书圣故里”等特色名片,临沂旅游将更有底蕴、更加时尚、更聚人气。
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临沂人,正一代代传承着这种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并内化为砥砺奋进、敢于创新的澎湃力量。
走进新明辉智慧仓储物流园展厅、中国劳保大集让人惊叹。这里,仓储物流一体化、产品展示丰富多样、数字商务便捷高效、总部经济资源要素汇集……从一家劳保市场的普通个体户,一路成长为年营收37亿元的劳保行业“独角兽”,新明辉一跃成为临沂商贸物流领域践行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
新明辉一路发展壮大,是临沂成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临沂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25处,临沂商城已成为货行天下的物流之都、买卖全球的开放平台,拥有物流园区38处,3000余条物流线路通达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口岸;商城商品涵盖27大类6万个品种,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北方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
“临沂商城、中国大集”,这一称号名副其实。这是临沂人在改革创新中创造的“市场奇迹”,这是临沂人践行沂蒙精神、守正创新、成就伟大创举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战略也让沂蒙乡村老乡的生活品质如芝麻开花。临沂莒南县有“中国花生之乡”美誉,当地粮油加工企业,围绕花生全产业链,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开创了“七位一体”工业旅游新模式。
一粒花生是如何从田间地头走到百姓餐桌的?记者来到位于莒南县的金胜粮油集团,走进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题的金胜花生文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花生从进料到加工、出品、储藏、运输的全过程,领略智慧工厂的魅力,让人耳目一新。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莒南花生加工、出口贸易量稳居全国县级第一,8桶花生油就有1桶产自临沂,而金胜花生油销量居全国前三,这是消费者对花生之乡的肯定。
像莒南花生油一样,沂南是全国肉鸭生产加工第一县,江南肉鸭市场每三只就有两只沂南小鸭。正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一批批沂蒙优质农产品也打出了名号、占据了市场。临沂顺势而为,提出全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苍山蔬菜、蒙阴蜜桃、沂南肉鸭……一个个品牌从沂蒙山区走向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10家。令人兴奋的是,临沂与长三角20多个中心城市具备区域合作基础,融入长三角,可为乡村振兴打开巨大市场空间。
巍巍蒙山高,悠悠沂水长。沂蒙精神铸就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传承创新于新时代的伟大历史征程中,从城市崛起到美丽乡村,从现代物流到直播电商,从红色沂蒙到时尚临沂,临沂人正把沂蒙精神化为发展之动力,勇毅前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
建设中的临沂奥体公园
沂水拖蓝金沙滩
尹家峪醉美田园综合体
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采访
在山钢永锋参观采访
在北汽锐铃新能源商用车总部基地参观采访。
莒南县天马岛景区栖山阅海民宿花境
在金胜粮油集团参观采访
各种宠物粮通过传送带实现自动分拣销往各地
灯火新琅琊
(本版图片由临报融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