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办好民生实事 托起百姓幸福”系列)一卡在手,幸福感满满的——我市“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58.8亿元,惠及340万人
作者:  吕文杰

一卡在手,幸福感满满的

——我市“一卡通发放补贴资金58.8亿元,惠及340万人

本报记者 吕文杰

小小“一卡通”,惠及“大民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卡通”管理作为十大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扎实做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108项,占年度目标任务98项的110%,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发放补贴资金58.8亿元,惠及补贴市民340万人。发放资金、发放人数均位居全省第一,发放补贴项目位居全省第二。

回忆前些年领补贴的日子,几种补贴分别打到不同卡里,75岁的宛城区红泥湾村村民刘长印连说:“怪迷糊!有一次去乡里取补贴,卡却拿错了。还有一次,忘记密码,找了银行的工作人员才解决了问题,但现在都好了。”刘长印拿着在银行打印的单据,介绍起自己所领的各项补贴:这是每个月的退役军人生活补助、粮补,这是刚刚到账的养老金……各项补贴就都发到了卡里,每一笔到账后还有短信通知。刘长印说:“现在就这一张卡,密码不容易忘。出门百十米就有个金融自助服务网点,俺们不用出村就可以办理存取款、查询等业务。”  

全市推广“一卡通”模式后,补贴资金精准直达群众,为老百姓建起了“明白账”。市宛城区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马正升介绍,他们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纳入“一人一卡”集中发放范围,并依托省财政厅的“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补贴资金发放全程线上办理。过去的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存在农民领取补贴麻烦、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区里开始推广“一人一卡”发放模式后,补贴资金精准直达群众,为老百姓建起“明白账”。

“一卡通”已经成为政策的“宣传卡”。曾经,各级出台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由各地补贴项目主管部门分掌握,很难理清各地现行补贴政策整体情况,也不利于群众知悉查询。

我市“一卡通”政策推行以后各县市区梳理本地区现行的所有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和项目,逐项列出补贴对象、申请条件、补贴标准、主管部门、咨询电话等重点信息,形成各地补贴政策清单统一发布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开设的专栏里。

同时,市财政局还开通南阳惠民财政补贴一卡通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宣传政策服务。在全市基层财政所开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便民服务窗口,统一印制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政策清单,在全市村级公示专栏公开惠民惠农补贴项目、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

通过“线上+线下”方法,有效推动了补贴信息公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实现了补贴信息公开与村务公开有效衔接,让群众详细了解国家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及时掌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

“以前,想打听一下领补贴的事儿,都不知道问谁,也不知道有哪些补贴可以申请,现在村委会公告栏都贴上了政策清单,有哪些补贴项目,申请条件是啥,哪个部门主管,还有政策咨询电话号码都写得清清楚楚!”红泥湾村民肖吉凡除了低保补贴,还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每次去取补贴,由于各类补贴补助涉及多个部门,补贴政策有什么,补贴金额有多少,补贴资金什么时候到,想搞清楚很不容易。现在他使用“一卡通”就能领取到所有补贴,每一笔到账还有短信通知。

“一卡通” 带来的社会效应巨大,为财政管理和资金安全高效规范使用带来了较大变化。市财政局财政监督科办公室,工作人员进入“一卡通”系统查看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全市发放情况。系统清晰显示出从项目批次建立到补贴资金入卡反馈,实现了全流程跟踪,确保老百姓按时领到补贴,也方便财政部门进行全流程监管。

“一卡通”减少了中间环节, 实现了补贴资金“一个漏斗向下”和发放全流程线上办理,杜绝资金在下达的过程中出现虚报冒领、贪污侵占、骗取补贴、挪用等“雁过拔毛”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卡出多行”等乱象,保证财政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发放,确保党的好政策落实落地。

今年8月份,省财政厅对南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考核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南阳“一卡通”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如今,“一卡通”真正成为了方便高效的明白卡”“幸福卡”“连心卡”。


图片说明文:财政局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人员上门服务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