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城 人间重晚晴
作者:  任华裔

  专栏:建强副中心  奔向新辉煌  打造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南阳样板


  编者按: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发力的攻坚之年,全市民政部门争一流、增福祉、促发展,“答卷”提气亮眼。即日起,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建强副中心  奔向新辉煌  打造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南阳样板”系列报道,通过深度报道、通讯、消息、评论、图片等相结合,以有声有色的工作彰显“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本质本色,敬请关注。


  幸福养老城  人间重晚晴


  全媒体记者任华裔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南阳作为老年人口大市,养老工作任务艰巨。如何让老年人吃不愁、病不忧、乐有伴,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市民政局在牵头负责的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工作中,紧盯民生需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呈现出城市与乡村、兜底与普惠、事业与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态势,锻造的养老服务工作“南阳名片”璀璨耀眼。


  统筹城乡夯基础(小标)


  10月20日,临近中午,市民杜明先赶到宛城区新华街道民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83岁的母亲预订午饭。他告诉记者,母亲年纪大了,这里的饭菜清淡可口,基本每天都要来吃,还可以在中心享受订餐、送餐、洗浴等助老服务,十分便利。


  与此同时,在方城县杨集镇崔洼村的幸福大院内,村里9名特困老人坐在院中,一边听戏一边拉着家常。每位老人都建有健康档案,附近卫生院的医生会定期上门检查身体。这是我市着力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服务水平的生动呈现。


  我市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完善了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城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在城镇,通过抓好“六专”建设,建立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服务站点为“臂膀”、老年人家庭为“网点”,以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抓手的养老模式,实现“六好”目标。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864个,共有养老床位13.36万张。


  在农村,整合民政、财政、卫健、医保等部门各类民生政策,全面实施以“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养)老机构集中托养”为主要内容的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建设工程,有效解决了全市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养老难题。


  在家庭,创新“三明二适一清”模式,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2年、2023年,已为1.75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了改造服务,有效缓解了老年人因生理机能退化导致的生活不适。


  立足禀赋扬产业(小标)


  “我患糖尿病和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走路一直弯着腰,而且走不了长路。住在这里以后,经过中医康复理疗师的不间断治疗,现在可以挺起脊梁走路了。”说起自己的身姿从“问号”转变成“叹号”,住在社旗县赊店镇牌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6岁的薛仲玲老人脸上写满了喜悦。


  我市丰富养老内容,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利用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宛美社区(小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综合服务。创新养老服务+N模式,将养老服务与社会组织、教育、医疗、社区治理有机结合。推行医养康养一体化,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优势,将“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慢疗”等传统中医药康养手段植入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已有693家养老机构植入中医药元素。加强对居家社区养老的服务指导,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形成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设施更加完备的“机构+社区+居家”融合的链式养老服务体系。


  聚合资源优势,培引专业运营,推动事业产业“双轮驱动”。全市连锁运营10个以上养老机构的企业有6家,运营床位超过200张的企业有8家。先后培育南阳天佑康宁、金色年轮等36家本地品牌企业;对外招引中国光大、山东创新等9家国内知名企业,带动养老服务规模化发展。全力打造西峡老界岭中原康养城、卧龙区麒麟湖康养小镇等3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养老项目,养老运营企业实现“量”和“质”双提升。


  强化保障提水平(小标)


  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跨越发展,抓好落实是关键。一项项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提劲鼓气,一个个专业人才精准发力……规定动作成色十足、自选动作特色亮眼,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工作步伐铿锵。


  健全机制体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指挥长的高规格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指挥部,25个部门加强统筹协调,高起点编制《健康南阳2030规划纲要》《南阳市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南阳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等宏观规划,针对性制定专项规划,归纳整理10大类72项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形成了独具南阳特色的养老事业发展政策支撑。


  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全市累计争取、使用国家资金3.5亿元,撬动市、县、乡资金5.27亿元,社会资本1.79亿元,总计投入10.56亿元用于养老服务工作。


  清理用地用房。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用地用房清查清理专项行动,将养老用地由人均0.2㎡提高到0.3㎡,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从30㎡/100户提高到100㎡/100户。


  加强队伍建设。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等高校建立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人数21189人次,全市养老持证人才达8502人,一支具有中医药特长、吃苦耐劳、规模宏大的“康养宛军”队伍赋能发展。


  从兜底到普惠,从有保障到有品质,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随着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工作的纵深推进,这张高质量供给、高水平普惠、高品质养老的南阳“宛美养老”民生答卷,必将增成色、添秀色、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