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南阳”大型图片展开展
阅读“文明探源”的南阳答卷
全媒体记者陈菲菲 本报记者李金玺
连日来,在梅溪路与七一路交叉口西北侧的宣传栏里,“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南阳”大型图片展引起了不少市民驻足。此次展览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策展,南阳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承办。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展现着中华民族文明的源远流长,唤醒着世人对远古文明的探寻,也是南阳市保安公司作为河南省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的社会担当、文化担当的体现。
系列展览,阅读史前中国
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里,长期以来我国考古界、历史学界、社会科学界不懈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此次展览,是“文明探源”南阳答卷的一次展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又一举措。
展览计划推出10期,以图片形式介绍南阳区域远古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和地面岩石上找到的远古文化遗存。目前展出的是史前中国南阳故事的第一辑:南召猿人遗址、淅川坑南遗址、黄山遗址的考古发掘。之后将重点围绕南阳远古岩石文化等远古文明遗址遗存,揭示南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放学时,不少学生经过宣传栏,一步三回头,看一看身边的历史发现,前惊叹远古文明的神秘;路灯下,总有人驻足展览前,逐字逐句逐画,细细品读远古文明的深厚,探究“南阳发现”的文化意蕴……
“转角遇见‘历史展’真是不一样感受。每次走过看看这些图片,看看南阳的历史文化遗存,都会对历史对家乡有新的认识,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市民王林说。
远古探源 助力文化自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南阳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南阳最具影响力和城市张力的名片,也是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支撑。
“文明在宛”“中华瑰宝,千年一遇”“南阳原史·文明之光”……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界的学部委员、专家学者先后挥笔为南阳历史定位,中华文明探源的南阳答卷徐徐打开。
多年来南阳市保安公司致力于履行文化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利用工作之余探索、发现、研究南阳远古文明遗址遗存,探源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寻觅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遗存踏遍南阳的山山水水;较为详尽地记述和系统地梳理、归类、分析、形成一个个研究成果,认为南阳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核心地带,诸多文化、文明源起南阳,撰写的“南阳岩石文试读”“南阳远古文明的山”等研究文章,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南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刊发(推出)。其中,《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张建国、蓝成云的研究文章《南阳远古文明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时代价值》,引起中国考古学界、史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这些研究文章刊发后被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引起学界重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关心南阳的远古文明,绘出了“文明探源”南阳答卷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树立南阳文化自信、探源中华文明源头履行了社会责任,充分彰显社会责任优秀企业的文化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