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温棚种菜招远客 黄土地里生金银
作者:  李辉

【百名记者走基层】

温棚种菜招远客 黄土地里生

本报记者 李辉 文/

“我到这里包地种温棚蔬菜,就是为了学技术取真经。”109,久雨初睛,方城县博望镇尚庄村温棚蔬菜基地里一派繁忙,来自宛城区新店乡的黄运来告诉记者,快到霜降了,这里的黄瓜还嫩油油的天天卖钱,下一茬还能种菠菜,一年种三茬,每亩收五六万元,太喜人了。

“像黄运来这样到博望镇包地种菜的外地人还不少哩。”博望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近年来,博望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温棚种菜收益高,黄土地里生金银,不少外地人来包地种菜。

抬眼望去,尚庄村忙着收摘、装运黄瓜的人流从温棚里进进出出,菜农史文涛搬出一筐刚采摘的黄瓜放到车上,说道:“这两天地头价涨到两块一,再摘一茬拔了瓜秧种菠菜,这叫一年四季地不闲,家家户户都致富。”丰收的喜悦写在史文涛脸上。

近年来,村民们在博望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温棚做文章,巧打季节差和时间差,用足用好新技术,选用良种育好苗,施肥、治虫把“三关”。改两种两收为三种三收,番茄收后种黄瓜,黄瓜收后再种菠菜,实现了一年四季地常绿,寸土寸金生高效。尚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中告诉记者:“这几天,张寨、李楼两个组又有27户购回物料准备建大棚,种菜种出高效益,外地人看了都羡慕,附近的新店乡、红泥湾镇也有6户到俺村包地种菜了,全村现有冬暖式温室大棚306座,明年能再发展80座,总面积突破1500亩。”

博望镇认准温棚蔬菜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好、亩均效益高的优势,在全镇选定土地肥沃、基础条件好、交通方便的尚庄、湾街、皮庄14个村建设温棚蔬菜园区。引入项目资金,打配机电井130眼,架设高低压线路4800米,修水泥路27公里。在有效改变生产条件的基础上,镇政府积极与河南农大、河南农科院、南阳农科院等联系,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定期由专家教授指导技术,2020年至今,共办班培训村民350多人次,通过实验示范,率先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16个,新技术21项。

在规模化连片生产上,博望镇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科技能人帮带作用,由村两委协调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建棚物料、统一建棚模式、统一三膜覆盖、统一育苗供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无公害种植,让菜农共享一体化服务。

近两年,一些大学生也陆续返乡成为新农民,他们发挥文化水平高、勇于探索的优势,在温棚种菜实践中努力钻研,解决技术难题,让有限的土地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微信图片_20231010162114.jpg

尚庄村村民陶松又新建一个4.2亩的温室大棚,与村民们一起固定棚舍。

微信图片_20231010163656.jpg

尚庄村村民张久玉用小型旋耕机翻新棚地,准备赶种一茬菠菜。

微信图片_20231010153220.jpg

尚庄村村民正在温室大棚里采摘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