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个会 激活一座城
——社旗县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侧记
本报记者马聆道 全媒体记者王心一 文/图
金秋时节,盛会正佳。9月27日,社旗县迎来了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社旗在外成功人士、客商、关公文化专家学者及本地企业家代表、数千社旗民众、游客,齐聚赊店古镇,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兴业基因”,共襄文化盛举。
仁勇传天下,忠义冠古今。位于社旗县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经六帝136年,至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是彼时经商之人“叙乡情,通商情,崇忠义,敬关公,安旅故,商义举”之地,雄伟壮丽,被誉为“天下第一会馆”。馆内敬奉关公,彰显关公文化。关公身上所体现的忠、义、信、诚等精神,在民间一直以关公庙会的形式传承下来,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2014年开始,社旗县将中断的庙会推陈出新,以“关公文化旅游节”的形式呈现,积极推动以关公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至今成功举办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现已成为“文化社旗”“诚信社旗”建设的闪亮名片。
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为期3天,主要包括开幕式、秋祭大典、招商引资和文旅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关公文化与城市品牌塑造论坛、第二届“我为社旗代言”短视频大赛、名优土特产展销会和民俗文化节七大板块。节会期间,连续3天在刘秀广场展演传统戏曲、举办古玩艺术品交易会,在瓷器街举办了“汉服遇上旗袍”体验游,在山陕会馆景区推出了情境剧《信义赊店》《抛绣姻缘》等系列文体活动。
这是一场传承文化的盛宴
以会为媒,绽放社旗新活力。本届旅游节活动繁多、异彩纷呈。开幕式上文艺表演精彩绝伦;秋祭大典穿汉服,循古例,按太牢礼仪诵祝文、献帛、奏乐、朗声诵祭文……献供、撒五谷、奠酒,庄重典雅;关公巡街和民俗文化踩街活动精彩上演,盘鼓、旱船、秧歌、太极扇、舞龙、舞狮、独杆轿......数十个民间文艺志愿者团队,数千名表演者排成一字长阵,自山陕会馆出发游赊店、过城门,一路向西逛新城,民俗文化炫满城;戏曲展演、情景剧演出、“汉服遇上旗袍”体验游、书画展等文化演出活动,热闹非凡。
同时,借助新媒体,面向网络主播、抖音达人、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我为社旗代言”短视频大赛。广大短视频爱好者、游客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拍下自己眼里的社旗,拍下县域乡村振兴成果、乡村新风新貌、文明城市建设、特色农产品等内容,既展示节会盛况,又展示社旗新风貌。
以会交流,擦亮城市新名片。9月27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专家、新闻工作者、文化作家群体等齐聚一堂,在一场关于“关公文化与城市品牌塑造”的论坛上,围绕文化产业发展、城市品牌塑造进行深刻思考,共议关公文化与城市品牌塑造相关话题,为提高城市旅游经济,打造城市形象献言建策,共同为提高社旗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贡献智慧力量。
这是一次服务发展的盛举
以会兴业,赋能添翼助腾飞。为了加速节会成果转化和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的模式,精准开展招商活动,帮助企业找项目、促合作,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举办了招商引资暨文化旅游推介活动。这次推介活动,立足关公文化旅游节,从社旗的产业发展、民俗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提升了社旗品牌影响力。与会嘉宾、客商纷纷表示,将抓住有利时机,投资社旗、扎根社旗。大会现场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项,总投资7.6亿元,涉及传感器生产、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产业为社旗县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旅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节会期间,名优土特产品展销会在酒乡小镇举行,各商家把握机会,集中展示,通过惠民促销、有奖互动、网红直播、现场试吃等各种精彩活动,把社旗的特色产品推荐给四面八方的游客,借此打响社旗名优土特产名气,拓展销路,助力乡村振兴。
信义社旗,诚邀天下。2023年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已经落下帷幕,一场盛会展示社旗千年历史、彰显厚重关公精神,为社旗县群众和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和旅游狂欢,为社旗文旅融合以及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戏曲展演现场
艺术品展示
巡街表演
开幕式现场
巡街表演
项目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