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青晓
南阳名片: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素称“南阳盆地”。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238万人,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远方的朋友,欢迎您到古城南阳来!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这个金秋时节,您在领略一路繁华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步入时光隧道,去博物场馆、街巷里弄、历史遗存,触摸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追求,追寻您心中的诗与远方。
有人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那么,我们从哪里打开呢?从五六十万年前在此繁衍的中原人类的鼻祖“南召猿人”说起,您也许会觉得太遥远,那么,不妨就从这届迷笛音乐节的举办地说起吧!
您瞧,离咱这里最近的黄山遗址起码也有7000年历史了!“一眼史前三千年”,在这里,您可以观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了解人类文明的持续演进。
——这里是7000年前的一处大型制玉作坊,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里出土的玉质生产工具居全国第一,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用玉、制玉的历史空白。
——这里初步证实了玉、石并用的农耕文明在南阳的强势地位,南阳“中州粮仓”名不虚传!
黄山遗址只是这座城市7000年文明史博大厚重的一个见证和缩影。南阳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楚置宛邑;秦置南阳郡;战国时,南阳是闻名全国的冶铁中心;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故有“南都”“帝乡”之称。
南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曾哺育出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仅史书记载的南阳籍名人就有800多位,诗仙李白赞叹“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近现代又涌现出军事家彭雪枫、哲学家冯友兰、作家二月河、发明家王永民等现当代名家。南阳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祖居地。1948年11月,南阳全境解放,毛泽东专门为新华社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电讯消息。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千年古城南阳,正是因文而兴,因文而盛。南阳的文化无处不在,如果您骑上单车,徜徉南阳街头,您一定会被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所深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吸引。
漫步瓜里津路,您会阅读古老白河“南阳第一渡”的历史过往。这里不仅有“宛洛古道”和“许南古道”上车马必经之处的喧嚣,也有宛城之战给曹操留下的惨烈记忆,当然,遨游这里的大诗人李白也留下了华美诗句。路路不同,皆有来历,踏上申伯大道、信臣路、范蠡路、邓禹路、仲景大道、张衡大道、孔明大道,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定会让您感受不一般。
路如此,桥亦然。穿过南阳人耳熟能详的魏公桥,热心的老城市民会给您讲述当年曹操在宛城被张绣偷袭的往事,也会给您讲述田汉先生和鲁迅先生衷情牵挂桥下汉代石刻的故事。当然,还有刘备“三顾茅庐”的三顾桥、坐拥“石雕水怪、镇妖宝剑和鲁班石”三奇的琉璃桥和尚存古风味道的仁济桥等等,真的不胜枚举!
在丈量城市的脚步中,您已感受到古城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精神气质。如果您能到博物馆和人文景点走一走,那您一定会有更多感悟。
在武侯祠,您可以敞开心扉与“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对话;在医圣祠,您可以满怀虔诚触摸到医圣张仲景“救民瘼、济苍生”的本心;在南阳府衙,您可以通读一副副楹联走进“民本”“公廉”思想的官德文化课堂;在汉画馆,您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解码汉代豪放雄迈的民风和远古的生活趣事……
从两千多年前一路走来,这座城市铸造了“冶铁中心”的辉煌,托起了“南都”“帝乡”的鼎盛,创造了“富冠海内”的繁华,留下了“天下名都”的印记,更滋养了无数名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时代发展中,这些都沉淀为城市印记,成为南阳的精神符号。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标志,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珍藏。在这里,您能感受到南阳对厚重的历史文化,敬之仰之,传之承之。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中国最早的古长城楚长城,全国存量最多、规模最大、建馆最早的汉画石刻艺术博物馆汉画馆,还有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南阳府衙,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当然,还有医圣祠、武侯祠等名人祠堂,南阳人均视若珍宝。
如今,这座城市再度开启辉煌之路,向着省副中心城市迈进。在路畅城美、天蓝水绿的城市拔节生长中,在奋勇争先、气势如虹的作风转变提升中,南阳从未停止对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市委书记朱是西明确指出,要擦亮南阳的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内涵,加快文化地标建设,彰显城市底蕴,提升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正给这座城市注入内生动力。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商埠文化、根亲文化等文化品牌,必将丰厚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见证这座现代化副中心城市的崛起。
相约迷笛,相约中秋国庆!让我们一起认识南阳、阅读南阳、祝福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