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金玺 周梦 文/图
9月26日,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暨文化创意产业大会文旅推介·非遗展演活动在镇平县隆重举行。
伏牛山南,汉江水北,豫南首郡,是为南阳。在历史长河中,南阳塑造了楚风汉韵的文化特征,也留下了灿若群星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传承发展。
板头曲《箫妃舞》、三弦书《狮子楼》、河南坠子《军民情深一家亲》、西坪民歌、大调曲……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非遗曲目,或慷慨激昂,或婉转优美,和南阳的当地特色,名胜古迹,历史人物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精彩表演引得现场观众嘉宾阵阵掌声。省级非遗项目民间歌舞《九莲灯》更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九莲灯》又名《对花灯》,是流行在镇平县高丘镇大陈营村的一种优秀民间歌舞,起源于清末年间,距今约有近300 多年的历史。
“为了这次展演节目,我们前期编排了20多天,只为把非遗之美展现给观众。”台下,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九莲灯省级传承人申敏华老人告诉记者,本次展演的节目《九莲灯》唱词朴实无华,动作优美文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在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喜爱,希望以后自己能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把非遗项目九莲灯更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申敏华对未来充满信心。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是劳动人们在劳作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财富,它的发展离不开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当天展演活动还没开始,观众们就早早来到现场等候,准备感受非遗带来的不一样独特魅力。“熟悉的乡音,熟悉的曲调,这次展演活动真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唱出了现在的美好生活,唱出了时代强音。”观众张先生告诉记者。“非遗展演太别好,特别震撼,文化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选择。我们留住传承,就是留住了历史,保存了文化的命脉。”在校大学生刘同学看完演出后十分激动。
南阳盆地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八百里伏牛绵延东西,千万年淯水缓缓流淌。在当天的展演活动中,来自南阳各县市区的文旅推介官向与会嘉宾推介南阳独特的文旅资源,向四海宾朋发出了“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邀请。
山水之秀,非遗之美。大美南阳,正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八方来客,醉情与南阳的青山绿水之间。南阳,欢迎您。
板头曲表演
九莲灯演出
舞姿优美
民歌互动
热闹演出
民歌表演
三弦书演出
掌声如潮
大调曲子
越调演出
鼓词表演
展演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