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花生种出“金豆豆”
本报记者 李辉 文/图
秋风送爽,田野碧绿。9月17日,在方城县博望镇白河村李军明种植的花生地上,一派丰收景象让人喜不自禁。
“今年花生丰收,市场行情好,每斤能卖到4块多,俺这12.7亩春花生、8亩晚花生差不多能卖个6万左右。”李军明剥开一颗花生果,喜滋滋地说:“你看这春花生籽粒多饱满,一亩能收800多斤,俺农民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幸福……”
村民李军明种植花生致富是博望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博望镇积极引导、支持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优质小麦、杂交玉米的同时,扩大春花生、晚花生种植,目前,花生种植总面积近6万亩。
“我们积极向村民们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科技含量,今年的花生生产中,引进了鲁花2号、鲁花14、罗汉果等优良品种,广泛运用无残留农药拌种、精细整地、双行起垄、配方施肥、机械精播、地膜覆盖、化学锄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整套新技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全镇共种植早晚花生5.7万亩,在增产因素中,科技贡献份额达22.7%。
博望镇作为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镇”、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生产示范镇”,近年来,不断引导村民扩大花生复种指数,增加产出效益,发挥春花生播种早、高产优质的增产潜力,支持农民在扩大复种指数上做文章。春花生收获后,再抢种一茬荠荠菜、白萝卜、菠菜等蔬菜;同时,发挥晚花生的持续收益,扩种2.5万亩,睌花生中麦垄套种占总面积的12%。
同时,博望镇扩大机收面积,减轻劳动强度。花生收获要经过拔秧、甩土、拉运、脱粒、晾晒、净化等多个环节,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为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博望镇主动与县农机部门协调,扩大农机补贴范围,动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购进花生联合收获机械120台,花生脱粒机40台,加上原有机械,基本满足了机械化收获、脱粒的需要。
“我们现在收获花生不再是以前那样脸朝黄土背朝天了,都使用上了花生收割机,方便多了。”李军明高兴地说道。
为解决脱贫户、外出打工户等缺劳动力无力收获的问题,博望镇各村还成立了由党员干部、志愿者、农机手参加的秋收服务队,采取有偿与义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收获、拉运、晾晒等。
时下,春花生已基本收完,亩均单产超过400公斤,中茬花生正陆续收获,测算平均亩产也在400公斤左右,睌花生将在9月下旬开始收获,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田野上金灿灿的花生果,让村民们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博望镇白河村李军明种植的花生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