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文/图
退休后,天天临池不辍,让自己的书画艺术造诣更臻完美;走上大学课堂,传授书画艺术;组建南阳汉风书画院,学员屡屡在书画大展中获奖;加入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用墨香传递正能量……今年74岁的孙富东,醉心书画老有所乐,传承文化老有所为。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作为一名书画艺术爱好者,就应该不遗余力地传承书画文化,弘扬国粹魅力。”9月15日,满头白发,依然神采奕奕的孙富东说,因为传承发扬书画艺术,他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
痴迷书画 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9月15日,雨后的南阳,天高云淡,空气格外清新。记者走进孙富东的画室,一股墨香扑面而来,墙上的书法和国画作品,凸显着主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追求。
孙富东,字翰夫,1950年生于方城县杨楼乡黑龙潭村,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先后受教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国画家姚治华、张立辰、卢坤峰、付世芳等,夯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笔耕不辍,丹青写人生,他书法主攻行草书,大气粗犷、刚柔相济;国画主攻写意,兼攻山水。其作品古拙、苍润,清新明快,雅俗共赏,颇受书画同道的赞赏。
“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带着我们兄妹5个生活,整天缺衣少食,哪有钱买笔墨纸砚,跟着小学、中学老师温清和、魏明恒学写毛笔字,经常用树枝在地上练习,一个字常常练习很多遍,直到看不出区别为止。” 今年74岁的孙富东,谈起与书画的缘分时笑着说,魏明恒老师经常在黑板上画些小插图,他就经常模仿老师的笔法,画那路旁摇曳的狗尾巴草、怒放的喇叭花、飞翔的小麻雀……
1970年,石油工业部第二机械厂在南阳镇平遮山开建,10月8日,孙富东进入工地,参与建设。“每天干完活,别人躺下休息的时间,我就在工棚外,就着月色在地上练字,画一些山坡上盛开的山花和参天的大树。1971年元旦,建设指挥部要出特刊,我的绘画作品引起轰动。从此,所有黑板报、墙报几乎都被我‘承包’了。” 孙富东回忆,那段时间,过星期天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到镇平县城、南阳市城区,看到有人在墙上画画、写字就在一旁认真学习。“我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书画技艺有了很大提升,利用12天时间独自完成的大型油画作品‘铁人王进喜’一直摆放在遮山厂区显著位置。”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续8年时间,他每个星期天都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南阳师院学习中国画、书法艺术,还多次到北京参加高级研修班深造,在家里不是写就是画。”说起自己的丈夫,老伴杨淑敏脸上写满了喜爱和自豪。她说,退休后,孙富东天天练习,常常忘记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60多年来,在不断的深入学习中,孙富东的书画技艺越来越精湛,书画作品曾获“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银奖、“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大赛”金奖,在“中华名人”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入展入选河南省第七、八、九届新人新作展,第六、八届群众书展并获奖,被海内外知名人士和专业机构收藏,并在《中国书画报》《中国书画英オ》《科技报》《河南日报》等媒体刊登。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他的画作《红梅迎春》《秋色》《春韵》被制成纪念张,入选“邮票上的华夏艺术名家”出版发行;作品《瑞雪兆丰年》悬挂在以南阳地名命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舰长室。今年,他创作的中国画《路路畅通》《红梅傲雪》被制成纪念币发行。
传承国粹 薪火相传中培养写意精神
“书画的意义在于传承,教育的意义在于融入中华的文化传统。” 孙富东说,从1998年起,他先后被当时的南阳农业学校、南阳粮校、南阳商校、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市老干部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传授书画艺术。面对角色转换,他谨慎又认真。每一节课前,他都挑灯夜战,认真备课,力求理论讲得透,书画看得清。
“书画艺术承载着中华传统的智慧和美德,书艺是教学的一部分。我在讲解写字和创作的同时,融入更多的传统美德,和谐家风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感到很有意义。” 孙富东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经常穿插一些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文以载道,书艺扬德。我要通过书法作品的教学,把好的品格,好的风气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看孙富东老师的中国画,既是一种艺术享受,又能受到启迪和教育。”从事装潢设计的2010届南阳理工学院毕业生山东学子孙成龙深有感触,因为在大学时打下的坚实绘画基础,让他的事业如虎添翼,作品深受客户喜爱。
“13年时间,我从一个书画小白,成长为一名南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阳师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书画作品多次获奖,这一切都得益于孙富东老师的悉心传授。”9月14日,记者正在采访孙富东时,带着新作前来求教的河南黑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宏岐告诉记者,2010年,在孙富东书画作品集发行仪式暨书画艺术研讨会上结识孙富东老师后,爱上书画艺术,在孙富东的无偿教导下,自己的人生也变得丰富多彩。
退休后,孙富东全部精力放在传承书画艺术上。他的辛勤劳动,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如今,他的许多学生已成为书画界的主力军,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文化阵地,可谓桃李芬芳满天下。
热心公益 笔尖流淌着爱的温度
“中国的书法、国画艺术博大精深,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中国书画艺术。”退休后的孙富东将书画创作、传承作为了自己新的“事业”。
2016年11月17日,为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书画雅韵,孙富东创办南阳汉风书画院,邀请书画界同行一起挥毫泼墨,切磋技艺,展示书画作品,交流书画心得。这里,也成了许多喜欢书画艺术者的学习场地,还定期组织书法爱好者开展书法交流笔会。
2017年4月28日,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书画家委员会成立,孙富东担任副主任。这些年,他不顾年迈、不辞辛劳,到乡村、社区,进学校、养老院义务教授书法课。每逢春节,他都组织“迎新春送祝福书画展”,为环卫工人、困难群众义写春联。不论走到哪里,他就把书画艺术带到哪里。
“孙富东教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宛都公益团队的队旗,就是孙富东老师写的。他还带领南阳书画界人士,在国庆节、九九重阳节、建军节举办书画展览、‘书画进村入户’等正能量活动,从不求回报。他是一名优秀志愿者,是全体志愿者的榜样。”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景书丽这样评价他。
翰墨人生,洋溢风采。因为热爱,孙富东把自己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国书画艺术。他说中国书画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传承、弘扬中国书画艺术,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书画艺术中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