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来庄村的花经济
作者:  陈琼

  

  本报记者陈琼 文图

  9月13日,一场秋雨后,漫步在宛城区瓦店镇来庄村古桩月季园,一排排月季花娇艳妩媚,一座座育苗大棚排列有序……千亩的月季基地,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不远处,几位在园内务工的村民,有的剪枝,有的清理杂草,忙得不亦乐乎。

  62岁的黄书华,家里共8口人,这几年儿女们都在外务工,她把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转给月季园,自己又到月季园务工,“现在除了流转土地的收入,每个月都能拿到不少钱哩!”

  脱贫户李敬录也依托月季园好过上了好日子。李敬录因患有眼疾,加上长期疝气的毛病,根本干不了重活。前几年,李敬录大女儿上大学,小女儿上高中,两个孩子的学费只靠夫妻俩的种地收入。“俩姑娘都参加工作了,我在月季园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强!”

  来庄村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收益低、见效慢,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经济收入、拓宽增收渠道,来庄村积极探索发展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南阳古桩月季有限公司,确定以古桩月季培育、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发展策略。“月季园以每亩高于市场价400元的价格集中连片流转村里土地,常年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每月每人增收2000元。”来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敬善介绍。

  此外,月季园还指导脱贫户种植月季,为脱贫户提供育苗、剪枝、嫁接等多种技术培训,并利用自有资源,有客商需求时优先销售贫困户月季种苗,鼓励他们走出去拓宽销售门路的同时,月季园又签订协议保底收购脱贫种植的月季,免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园区内的古桩月季树采用野生蔷薇为砧木,选用最优良的月季品种嫁接而成,枝干造型新奇,花色层次分明,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南阳古桩月季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月季园占地1000余亩,盖有大棚150多座,种植大型古桩月季1100棵、中小树状月季6000余棵,年产值近3000万元,更是在每年五月份月季盛开之时成为南阳市民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为保障月季产业蓬勃发展,来庄村成立了月季产业联合党支部,确定了就业服务、土地流转、电商推广、旅游观光四项主要职责,利用电商推广打开销路,以旅游观光带动农民收入增加。瓦店镇政府投入200万元支持古桩月季园扩大种植规模及完善基础设施。目前,月季展览厅施工基本完成,即将投入使用,为实现多样性发展以及观光旅游奠定了基础。

  如今,来庄村构建起了以月季种植为主导、旅游观光为延伸的特色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月季绽放出了美丽的“富农”之花。

微信图片_2023091713394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