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种下富民山桐子 乡村振兴有路子
作者:  段平

  本报记者段平 文/图


  仲秋时节,走进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广袤大地上一垄垄、一片片绿油油的山桐子长势旺盛,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郁郁葱葱,透出绿色希望。


  9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范蠡村的南阳天润山桐子育种育苗示范化基地,规划200余公顷的基地,现已种下山桐子近100公顷。村民们在基地里挥锄劳作,刚种下的新苗长势喜人,种植一年多的苗木已有一米多高,绿油油的一片,枝繁叶茂,丰收在望的景象让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去年年初基地开始建设我就在这里干活,主要负责栽苗、锄草、浇水等,活儿不累离家也近,每天能挣到150元。”村民吴长杰喜滋滋地说。


  山桐子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木本油料植物,素有“树上油库”的美称,具有适种范围广、易种易成活、生长速度快、盛产周期长等特点,果实产量高、含油率高,盛产期亩产鲜果2000公斤左右,可产油200公斤,山桐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62.9%,可以作为日常食用油大力推广,是国家林草局推荐重点发展的优势木本粮油树种之一。


  据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山桐子3年挂果,5年后达到盛产期,亩产达到5000元~8000元。该项目不仅能让群众享受到土地流转的红利,还能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目前基地高峰期用工每天多达300人,平时用工也在100余人。项目二期计划建设山桐子食用油生物经济产业园区,以山桐子种植基地为依托,发展南阳特色的山桐子加工的延链、补链等产业,让更多群众获益。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今年以来,宛城区高标准建设山桐子示范基地,将发展山桐子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持续做好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良种收集选育、母本园建设等工作,着力推动山桐子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一份产业,多份收益,种在当下,利在长远,这本账,群众看得见更摸得着。“范蠡村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下一步我们要将山桐子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望着遍地绿油油的山桐子,范蠡村党支部书记张龙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在宛城区黄台岗镇范蠡村,村民们在山桐子育种育苗示范化基地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