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承辉映未来
——我市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教育走笔
本报记者郝春城
红色精神耀宛城,百年信仰歌不辍。
我市立足红色热土优势,深耕红色文化建设,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通过顶层设计、多形式表达、外延拓展等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用资源讲好红色故事
南阳,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孕育了一大批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市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传承红色基因。
6月13日,南阳市第十四小学校报告厅座无虚席,该校数百名师生齐聚一堂,认真聆听宛城区文明实践中心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主讲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宣讲思政课。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宣讲、红歌传唱、红色研学……我市各地多形式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引导广大青少年强身补“钙”、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红色精神”接班人。
在宛城区红泥湾镇四合社区,不久前,退役军人宣讲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向该镇中学的同学们宣讲了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意义,号召同学们做新时代好少年。
我市不断创新载体,组织全市青少年开展“学党史、做先锋、百千万传播活动”、“青春(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团队日、青春(红领巾)寻访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文化领航激发活力
全域开展浸润化宣教
聚焦“红史、红军、红人”,我市以红色文化领航激发奋进活力,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文化场所等阵地,全域开展浸润化宣教。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群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传承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
在七一建党节前夕,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举办“红心永向党诵歌新时代”活动;社旗县、方城县、唐河县联合举办翰墨润中原迎“七一”书画联展活动;市生态环境局新野分局党员干部职工到革命老区参加大别山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桐柏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追忆百年党史,重温红色记忆……
我市组织烈士纪念日公祭、国防教育“五进”、老兵口述抗战故事等活动;持续加强彭雪枫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唐河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等国家(省)级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双拥红色教育旅游“矩阵”。在宛东战役发生地连庄村,宛城区红泥湾镇投资打造了强军故事景观路、红色基因墙绘长廊和党旗红广场,将宛东战役纪念碑、宛东战役纪念馆连成一片,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市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归纳总结,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在南阳的光辉历程》图书和《百年初心——图说中国共产党在南阳的100年》画册,南阳日报推出了“追寻初心 光辉印记”专栏,真实反映了百年来南阳的沧桑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持续建强红色高地
营造崇尚英烈好氛围
在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一幅幅精选的图片、一页页珍贵的文献,让人不禁驻足品味。站在展厅最里面的一面墙前,毛泽东同志《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手稿复印件映入眼帘。在南阳解放50周年纪念日,南阳解放广场和南阳解放纪念碑获准建立。纪念碑北侧面就镌刻着这篇著名新闻。如今,该广场已成为南阳红色旅游的打卡之地。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资建强红色高地,先后投资1.2亿元迁建南阳革命烈士陵园,投入6300余万元对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彭雪枫纪念馆、张星江纪念馆等60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改扩建。其中,彭雪枫纪念馆被党中央、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桐柏革命纪念馆、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21年12月,占地280亩、先期投资3亿元的南阳市国防教育基地奠基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集国防教育、军事训练、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防教育平台。
2023年2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阳段)开工建设。该公园是“十四五”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南阳是河南段建设重点市。我市以讲政治的高度进行科学规划,深入挖掘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内涵,充分彰显长征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阳段)成为新时代南阳大地上闪亮鲜艳的红飘带。
在南阳这片革命的热土上,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加“鲜活”,更加入眼入耳入心,不断汇聚起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