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童心 静待花开
南阳市宛城区白河镇龙王庙小学 马艳玲
马艳玲,女,回族,1980年2月生,河南省南阳市示范区白河龙王庙小学教师。教学24年,马艳玲一直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她把对学生的爱始终装在心里,她把对教育的责任始终扛在肩上。
一、关爱学生,滋润心田。
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马老师从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当学生生活中有困难时,马老师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当学生学习有难题时,马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当学生思想有负担时,马老师语重心长地和他们谈心,真心诚意地帮他们找原因。
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位博学的智者,更是一位亲密的朋友。她用生动的语言激扬文字,用灵活的方法组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首可爱的小诗,都可以成为她语文课堂上的亮点,让学生受益匪浅。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马老师总会抽时间去和一些特殊的学生谈心交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了解他们,并想办办法帮助他们。当了解到班里的学生俊杰脾气特别倔时,他就和俊杰的妈妈沟通。原来俊杰的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俊杰一直跟着外婆长大,直到近两年他妈妈才把他接到身边。可能因为从小缺少爸妈的关爱,俊杰的脾气非常古怪,成绩也很差。后来马老师利用同学们写作业的间隙,手把手地教俊杰写字,每次布置作业,她也针对俊杰的情况,给俊杰布置很少的一部分,每晚让俊杰练三行字,只要俊杰能按时认真的完成,马老师一定会表扬他。俊杰的上课习惯非常不好,不是在课桌下面玩,就是睡觉。马老师给俊杰找了一个负责的班干部做他的同桌,专门督促他上课认真听讲。马老师还经常找俊杰谈心,并和他妈妈交流他在校和在家的情况。慢慢的俊杰不乱发脾气了,书写进步了,虽然还不太美观,但是工整多了,上课不睡觉了,做小动作的时候也越来越少。看到俊杰的进步,马老师由衷的高兴。
她就是这样一位教师,愿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课余间,她都会去关心每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另眼相待。她坚信,老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倾注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才是真正的成功。
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马艳玲数十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2022年春天,马艳玲左耳突发耳鸣耳聋,可能一般人都觉得耳鸣是一个小毛病,但是只有得过的人才知道有多么痛苦,耳朵里像有一股气要爆炸了,各种声音一直在响,听力严重下降,整个脑袋都是懵的。马艳玲先去诊所里抓了几天药,但吃了之后没有什么效果,她就去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之后医生说,需要马上住院,这个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拖的时间长了,耳朵就真的聋了,马老师一听,吓了一大跳,她可不想聋,她要是聋了,还怎么给孩子们上课。马老师马上办理了住院手续,当时她担任五年级的语文课,学生也不能耽误呀。于是每天她都在医院和学校之间穿梭,每周一三五上午前两节没课,马老师就早早地去医院治疗,每天的治疗有三项:耳朵打针,机器治疗,输液,基本上需要两个多小时。治疗之后马上骑电动车跑到学校,赶上上午的第4节课或午托,周二周四上午,前两节有课,她就先去学校上课,上完课再去医院治疗,输完液一般都1点多了,她在路上匆匆的吃一口又赶到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再去医院拿药,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马老师除了按时上课,每天还要往返医院两趟,真的特别累。但是她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
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马艳玲凭借“勤思考、敢创新、重实践”的教学态度,认真研课标,研课例,践行课改,坚持以新思想增长新能力,以新策略带动新课堂,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学以致用、创新思维”的学生。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努力,她所带班级的语文在镇测评中一直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区“文明班级”。马老师先后被评为南阳市骨干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示范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讲授的语文优质课荣获市区级一等奖、二等奖,她主持参与的课题先后荣获市区级奖项。她的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了孩子的喜欢,家长的满意,同事的信任,领导的肯定。在她教过的孩子中,有的考上了大学,还不忘把好消息告诉她,与她分享金榜题名的喜悦;每年过年她都能收到许多孩子的新年祝福电话或短信;有时遇到老家长,她们还恋恋不舍的跟马老师说:“马老师,我家孩子总提起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马艳玲永远不变的追求。因为,她深爱教师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她也将用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至理名言,用爱和汗水去呵护童心,静待满园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