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发布会 晚报用稿)我市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营造亲清有度政商环境——全心全意!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于晓霞


 

本报记者 于晓霞


绿色食品产业突破千亿,装备制造产业正加速向千亿级迈进,数字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电驱(防爆)、中医药、食用菌、特种钢等一批超百亿级产业链正在迅速壮大……

8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助推副中心崛起”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市中医药发展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营造亲清有度政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会上,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全市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强劲势头,而这背后,是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硬核支撑。

 

这些成绩  见证营商环境优化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位居全省第五;

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7.9%,位居全省第三;

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6家,位居全省第一;

牧原集团、龙成集团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0家企业跻身河南民营企业100强;

中南钻石等5家企业获单项冠军殊荣,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位;

防爆集团等10家企业为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居全省第四位;

新增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6家,全省第一;

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1家,全省第二;

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352家,全省第二;

建成2023年度全省第一家院士工作站……

 

尊商重商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通过法定程序设立“南阳市企业家节”;通过隆重召开企业家表彰大会、举办“对话500强·建设一流企业”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在政治待遇、政策措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礼遇“有功之臣”。

梳理编制《南阳市“万人助万企”活动便企服务手册》,收录了22个市直部门150个大类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和便企措施等近百万字。

纵深推进干部包联,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包联全覆盖,全市包联干部达到5.4万人,包联覆盖全市企业类市场主体。

坚持开展每月16日“企业服务日”活动,设立每月17日为 “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高质高效纾困解难,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累计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93万件。

组织25个市直单位举办29场次线上政策专场培训,组织参加“惠企中原·政在行动”政策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培训包联干部及关联企业86万人次。

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聚焦21个重点产业链和头部企业,精准绘制招商图谱,提出补链、强链、延链措施,做到招商工作有的放矢。

聚力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极简审批”模式,市农业农村部门所有政务事项审批时限压缩为1个工作日办结,让群众办事“轻装上阵”,全省最优流程“审核合一”事项达到96.3%。

出台“南阳老字号”评审认定政策,已认定第一批“南阳老字号”品牌33个,第二批“南阳老字号”正在评审中。

 

政策发力  企业享受满满实惠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缓税费14.2亿元。299家企业获批满负荷生产奖励5070万元,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第一位。

245家企业获得社保奖补资金791.45万元;为春节连续生产企业落实电费减免1670万元。

争取上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576万元(其中中心城区1381万元),重点支持创新研发、创新引导等项目;争取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7854万元,重点支持技改示范类、头雁企业技改示范类等9个方向的21家企业。

支持工业企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为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等3家企业,拨付资金15.06亿元,支持企业搬迁扩容、技术改造。出资2.8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9.47亿元,完成投资21.62亿元,重点支持了光电、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22个项目。

支持想念食品、三色鸽乳业等512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实施国家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等项目建设,累计获得上级财政补助5.17亿元。

去年以来,中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池为164家企业提供35亿元周转金支持,成效突出获省奖励资金500万元;出口退税资金池为17家企业发放退税周转金2.2亿元;“外贸贷”为10家中小微外贸企业发放5529万元贷款,“政采贷”为300家中小企业融资8242.02万元。

 

多措并举 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政策保障,做好顶层设计。先后研究制定了《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南阳市艾草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南阳艾产业优势再造若干措施》《南阳市“十四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南阳市现代中药产业奖励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措施来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提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水平,建成“定制药园”8家、“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14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6家;

启动“宛药”技术服务走基层活动,开展了17次“宛药”技术服务走基层活动,服务中医药企业及种植基地70余家;

落实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中医药公司来宛合作,稳步推进方城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东森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豫西南(内乡)中药材物流基地等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仲景”“南阳艾”品牌合作交流,组织近300家中医药企业参加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南阳名优产品展等国内外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节会,充分展示了我市中医药发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仲景”“南阳艾”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市中医药产品、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加快规范艾产品准入制度,建立社会共治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成立南阳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建立健全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体系,强化南阳艾优良种质研究及利用,切实保障艾产品品质,提升“南阳艾”品牌竞争力。

83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