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于晓霞)8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助推副中心崛起”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市中医药发展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营造亲清有度政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深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中,我市牢固树立“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理念,通过法定程序设立“南阳市企业家节”;通过隆重召开企业家表彰大会、举办“对话500强·建设一流企业”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政治待遇、政策措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礼遇“有功之臣”,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大力倡树“六心”服企精神,坚持开展每月16日“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17日 “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推动全市各级干部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高质高效纾困解难,全市累计解决企业困难问题1.93万件。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打造“兴企网”线上平台,构建一站式、套餐式、点单式、低成本的实体化、数字化、专业化服务载体。
在推动产业链群发展方面,我市以产业链“链长制”为引领,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从强化龙头培育、数字赋能、创新引领、加快推进产业链招商四方面发力,加速串珠成链、聚链成群、蓄能成势,跑出了制造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位居全省第五;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7.9%,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6家,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量质齐升,绿色食品产业突破千亿,装备制造产业正加速向千亿级迈进,数字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电驱(防爆)、中医药、食用菌、特种钢等一批超百亿级产业链正在迅速壮大,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财政部门惠企助企方面,我市聚焦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创新发展战略,争取上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2576万元,重点支持创新研发、创新引导等项目;坚持先进制造业主攻方向,争取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7854万元,重点支持技改示范类、头雁企业技改示范类等9个方向的21家企业;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支持工业企业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已为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等3家企业,拨付资金15.06亿元,支持企业搬迁扩容、技术改造。
在服务支持涉农企业发展方面,我市聚力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极简审批”模式,所有政务事项审批时限压缩为1个工作日办结,让群众办事“轻装上阵”,全省最优流程“审核合一”事项达到96.3%;聚力落实扶持政策,做到直达快享,支持想念食品、三色鸽乳业等512家涉农企业、合作社实施国家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累计获得上级财政补助5.17亿元,支持中以高效农业公司等16家企业成功申报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聚力做好服务保障,发挥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才、体系优势,积极搭建技术、购销、人才和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在内贸流通和外贸进出口方面,我市出台了“南阳老字号”评审认定政策,已认定第一批“南阳老字号”品牌33个,第二批“南阳老字号”正在评审中;组织开展“惠享南都”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家电、汽车、百货等9大类消费券和开展购车补贴活动,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参与。设立了出口退税资金池和“外贸贷”政策,助力外贸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共为10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办理113笔退税周转金业务,发放退税周转金7036万元,涉及货物价值约9.8亿元;“外贸贷”业务已为6家外贸企业授信2780万元。
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全面实施“宛药”振兴计划,建成“定制药园”8家、“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14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6家;落实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引进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中医药公司来宛合作,稳步推进方城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东森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豫西南(内乡)中药材物流基地等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组织近300家中医药企业参加2023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南阳名优产品展等国内外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节会,充分展示了我市中医药发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仲景”“南阳艾”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市中医药产品、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