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企业服务中心)面对面,助企纾困意更切  ——我市开展“服务面对面助企月月行”精准助企活动
作者:  陈琼


  本报记者陈琼


  制订服务套餐、企业按需点餐、专家对症下药、精准对接服务,变“开店等客”为“配送上门”,变“大水漫灌”为“靶向治疗”……


  今年以来,市企业服务中心聚焦提升服务质效,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升级等,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载体,探索性开展了“服务面对面助企月月行”精准助企活动,实现了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公益服务。目前已在8个县区开展专场活动,一对一服务企业500多家,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服务“大礼包”自助式“点餐”


  聚焦企业关注的用工用能成本、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等,组织入驻市企业服务中心线上线下24家专业中介机构,以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围绕生产经营、科技创新、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等全生命周期、全方位需求,整理打包了惠企政策申报、企业上云、数字化建设、电力用能服务、融资贷款、人才用工、节能降碳等17大类263项服务,由企业“自助式”点单。


  每次活动开展前,首先由相关县(市、区)企业服务部门牵头,将服务清单发放辖区企业,征集企业需求,形成需求“菜单”。市企业服务中心根据企业“点餐”,组织服务团队、制订服务方案。可以针对多家企业同类需求提供“团购式服务”,也可以针对一个企业多项需求,提供“套餐式服务”,实现了一次活动惠及多家企业、集成多项服务、助企精准直达。


  助企“大篷车”送服务上门


  根据企业需求,由提供服务的对应机构、团队、(市直单位)科室人员组成助企服务团,统一乘车,逐县(市、区)巡回开展服务活动。


  精准解读讲“政策”。由相关县(市、区)组织有需求的企业,集中开展“服务面对面助企月月行”政策宣讲活动。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业务骨干为企业现场解读政策(项目)要点、申报(实施)流程,并现场互动交流,为企业排忧解难。


  针对企业关注的用电成本问题,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详细解读了当前电力政策、优化电力用能的方式方法等,通过智慧化用电管理,可以为企业年节约电费10%以上,引起了企业的极大兴趣。针对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如科技项目申报、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等,河南浩丞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开展了多场政策解读活动,使企业减少周折,加快项目进度,受到企业广泛欢迎。


  登门问诊送“服务”。服务团队到各个县(市、区)后,分别深入有需求的企业,现场座谈,开展公益咨询“诊断”,由团队专业人员针对企业经营实际和发展规划,为企业降本节能、升级转型、项目建设等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形成专业化的咨询诊断报告,并帮助企业推动项目实施。


  在降成本方面,河南电管家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先后为昇洋食品、兴华生物、牧原智能、天华制药、想念食品、寅兴钢构等22家企业,免费提供电力能源能耗及设备安全隐患评估服务;为仙草药业、兴泰钢结构分别提供了智慧能源平台搭建、节能技改设备施工等服务。在促转型方面,河南浩丞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为牛匠食品、九鼎材料科技、中荣防爆电气等10家企业免费提供专家咨询、调研、评估、规划服务,指导海泳纺织制衣、瀚瑞特轴承成功申报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入企收集解“难题”。通过专家团队上门服务,倾听企业在融资贷款、用工招聘等方面的问题困难,能够帮助解决的,由相关服务机构帮助解决;机构解决不了的,通过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办交转办机制,推动解决。


  在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方面,建设银行在走访服务方芯能源和金河博塑料过程中,了解到企业生产经营急需流资支持,通过资信考察,对两家企业分别投放贷款500万元、3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郑州银行为想念食品解决夏粮收购急需资金500万元,为荣阳实业外地员工提供上门办理社保卡服务。在解决企业人才用工需求方面,针对卧龙防爆反馈的“招聘商务外语专业员工困难”的问题,协调南阳理工大学校企部提供3种人才招募方案,帮助企业招贤纳才。在解决企业供热问题方面,有企业反映热力公司断热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问题经提交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办,交办市热力公司与省热力公司对接协调,成功争取将断热时间从1个月缩短到1星期,把企业损失降到了最低。


  成果“计算器”强考评问效


  建立“服务面对面助企月月行”助企成效计算器,通过定期回访企业,把项目进展、成效,企业对机构服务满意度打分,通过加权运算计入机构服务企业成绩,作为入驻中心机构的年度考评依据之一。


  对于助企成效不明显,或企业满意度、认可度不高的机构,按照入驻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机构管理办法予以调整清退,推动专家团队对服务企业负责到底、服务到底。市企业服务中心还对服务过的企业逐个回访,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成效评估,不理想的,拿出解决方案;对正在实施或申报的项目,全程跟踪、帮助推进,加快进度;对企业未解决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


  服务“面对面”,助企“心贴心”。通过专业机构的咨询辅导、加力支持,有力得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1至8月,全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6家,全省第一;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1家,全省第二;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352家,全省第二;建成今年以来全省唯一一家院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