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梦)2018年至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205件,立案150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1166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337件。这是8月24日,记者自市人民检察院《南阳检察公益诉讼(2018—2022)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截至2022年,检察公益诉讼全面推开五周年,为引导全社会深化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认识,市人民检察院于今年编制了《南阳检察公益诉讼(2018—2022)白皮书》。当天下午,在发布会上,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系统总结了五年来我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相关情况,全面展示了我市公益诉讼检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同时,通报了一批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205件,立案150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1166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337件;诉前程序办理案件1359件,其中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84件,发布公告275件。行政机关采纳诉前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1069件,诉前整改率96.3%;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179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26件,行政公益诉讼15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38件,诉讼请求均获得法院判决(裁定)支持,实现了“诉前求最佳”与“以诉保刚性”的有机结合。全市检察机关共有5起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21起案例被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一个个让人振奋的数据,无不体现我市各级检察机关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助力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两源”跨区域协作机制,服务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和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开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监督活动;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办理“电梯未按期检验维护”“道路窨井盖问题”治理专案,守护群众安全,在一项项专项活动中,我市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践行着司法为民理念。
2019年,市人民检察院将公益诉讼部门单设,成立第八检察部,各基层院也单独成立了公益诉讼办案组,有力推进公益诉讼专业化发展。建成公益诉讼指挥中心,打造“大数据+公益诉讼”新模式,形成“线索收集研判、证据调查、远程指挥、跟进监督、综合治理”的全链条管控,助力公益诉讼工作提档升级。
至目前,公益诉讼办案领域不断扩大,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传统法定领域的基础上。新增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妇女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10个领域。同时,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尚未立法、正在探索的公益保护新领域,也涵盖在公益诉讼检察范围内,“4+10+N”的工作格局,将进一步做实做优公益诉讼检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