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日报头题)桐柏:兴工强县步履铿锵
作者:  南琳

全媒体记者杜福建  通讯员李彦

“这么大的化工园区,进来都闻不到什么异味,真的很不错。”对桐柏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天然碱生产基地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专家们大为惊叹。

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的战略目标,突出项目龙头带动,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企业群体,深推“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和技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改造”,壮大园区经济,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桐柏县坚持精力向项目集中、资源向项目汇集、政策向项目倾斜,突出抓好投资额大、关联度高、有较大带动力和影响力的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工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做到了项目不断档、投入不停步。中天碱业项目开工建设,中桐精细化工产业园、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开足马力,亿森源、同兴化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强。在2023中国(郑州)产业转移活动上,桐柏县成功签约4个5亿以上的项目,特别是与博源集团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投资118亿元天然碱矿伴生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此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中唯一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

坚持“链上”发力思维,两大产业链延链强链。桐柏县坚持“特色就是优势”的发展理念,围绕承担的两条市定重点产业链条,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模式,成立了碱化工、生物医药两条产业链工作专班。制定了产业链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了招商产业图谱,建立了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化更新,并纳入积分管理和绩效考核。碱化工产业已拥有中源化学、博源化工等68个企业,小苏打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纯碱产量全国第五。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建成企业7家,在建企业8家,生产产品覆盖生物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和原料药制造、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等产业领域,年总产值10亿元,初步形成了“医药/农药中间体-废硫酸/盐酸-新型化工产品”产业链条。

秉承“企业至上”原则,引导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桐柏县以“千企升级”行动为载体,建立了“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该县新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3家。鼓励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新领域进军,加大对成长型特别是中小企业帮扶力度,促其快速发展提升。全县目前共有星级工业企业11家,创新型企业16家。今年5月,河南元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河南省众昇智能门窗有限公司成为2023年度第一批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桐柏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

“两化”融合“三大”改造,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是企业的内生需求和发展动力。桐柏县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企业信息技术创新。上半年,完成两化融合贯标国家认证企业1家,完成对标企业15家,完成企业上云50家。蹄疾步稳推动技术化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9个。坚持以产业数字化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已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9个。以创建绿色工厂为抓手,坚定不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的绿色化改造工作。2023年上半年,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南阳金牛电气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绿色工厂。

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构筑高质量发展磁场。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桐柏县作为全市唯一的“一区两园”县,率先实行了“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和“二号公章”等方式实现放权赋权。成立了桐柏县鼎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发区运营公司,负责开发区建设及运营、土地收储整理、闲置资产资源利用、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展与第三方合作等职能,提升开发区的承载能力。率先设立企业家学院和企业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扩大包联干部覆盖面,全县4267名干部包联7403家中小微企业,通过“企业服务日”、企业家畅聊茶话会及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培训座谈会,主动靠前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好国家、省、市、县出台的九大类44项155个小项稳经济促发展一揽子惠企政策,组织11个县直部门梳理符合桐柏县实际的45项助企纾困解难政策,由包联干部入企宣传政策并实现“应享尽享”。实施“企业安静日”制度,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制订完善常态化企业问题收集制度,明确问题解决闭环管理办法,高效处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工业崛起势正劲,大美桐柏起宏图。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达7.5%,工业增值税累计完成2.89亿元;新开工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7.34亿元,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