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党媒访谈厅·热线关注】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善、带动能力明显——小艾草带动大产业 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
作者:  王蕾

【党媒访谈厅·热线关注】

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善、带动能力明显——

小艾草带动大产业 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

 本报记者 王蕾 文/图

一棵草药改变世界,一根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从医圣文化到产业发展,南阳中医药近几年频频刷屏,以艾草为代表的“八大宛药”更是名扬全国,日益发展成为南阳本地特色产业。

8月21日,市中医药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松涛南阳艾草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南阳宛艾产业协会会长韦跃之南阳产投新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卧龙艾草产业园负责人王新景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就我市的艾草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访谈。活动当天,南阳日报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南阳日报直播南阳”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同步直播,浏览量破20万人次,点赞评论千余条。

资源丰富,努力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

近年来,我加快推进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步伐,打造“两地一都”,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2022年,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和“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

南阳地理位置和气候优越,中药材资源丰富,我发挥这一优势,努力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崔松涛表示,和全省、全国相比,南阳中医药产业有以下几个特点:中药材种植优势明显。我市有伏牛山、大别山两大优势道地药材产区,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有79种,种植面积190万亩,占全省的35%,产值达到了80亿元,占全省的28.5%,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前茅。其中艾草、夏枯草产量占全国市场70%,南阳艾、裕丹参等道地药材已成为全国名牌。6种药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我市中医药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中药企业55家,约占全省四分之一,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有31家全市中药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崔松涛说,除此之外我市的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获批中医药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科研平台2家,先后承担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4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医药科技成果奖7项……我市还成立了南阳市现代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水平最高的公共药学研究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同时,中医药的产业链日趋完善,中药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一、二、三产链条共同发展,带动几十万药农共同富裕。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360多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三产融合,南阳艾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南阳艾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于21世纪初,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下,近年来我市艾产业逐步成长为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链条完善、带动能力明显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

在种植加工上,全市艾草种植面积30万亩,艾草种植、加工企业和服务机构近2000家

在标准引领上,参与制订了1项国家级标准,制订发布了5项市级地方标准9个团体标准和6644项企业标准,艾产业进一步规范。

在品牌塑造推广上,“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6家企业规范使用,加快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成功举办6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

在科研创新上,8家艾制品生产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9家艾草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1家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2个产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得艾产品专利证书100多项。

在销售和灸疗服务上,艾产品涵盖200多个品种,有3000余家经营南阳艾的电商,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建成灸疗中心8家、灸疗馆58家、灸疗室62家,开展标准化灸疗服务“三进”活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均能提供灸疗服务,社会化艾灸馆有283家。

崔松涛表示,目前,南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和艾产品生产基地,“世界艾乡”的品牌日益响亮。小艾草带动了大产业,全市艾产业年产值达150亿元。  

大而不强,需多部门联合发力助推崛起

艾草产业,作为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中的一个分项,现有的资源优势应该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韦跃之说,但整个产业大而不强,没有自己的品牌。

艾草产业协会的成立,一方面将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行规和技术质量标准,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一方面将加强内外交流合作,加大艾草灸疗保健功效的科普宣传,培育知名品牌,提升社会认知度。同时,协会积极发挥平台的桥梁、纽带、引领作用,并积极克服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融合、抱团发展,推动全市艾草产业的社会联动,实现行业利益、社会利益双赢。

谈到我市艾草产业发展的瓶颈,韦跃之表示,南阳发展艾草产业比较早,种植、生产、加工、设备的研发,在全国来说都走在前列,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制品加工基地和优质艾叶集散地。但是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仍有掺假、以次充好现象。而且,缺乏龙头企业来树立行业标杆。这就需要政府引导树立品牌,同时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局、艾草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力,规范管理,助力龙头企业崛起及稳定发展。

同时,艾草产品种类繁多但大多处于初加工水平,创新力度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建议艾草企业与高等院校加强校企合作,联合科技局组建产品研发团队,专家实验室等,开展艾产品深度研发,增加产品差异化,引导和扶持艾草企业走精深发展之路,把南阳艾草事业做大做强,做成中国及至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让“世界艾乡”名副其实。

投建产业园,引领企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型

“将助企纾困落到实处,政府投资建设了卧龙艾草产业园、多家企业自发组织建设了社旗县艾草产业园,这些产业园的建成对艾草企业形象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韦跃之谈到,产业园的建设,使以前各个企业简陋不规范的厂房场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多家企业入驻产生集聚效应,更能吸引外地客商前来考察了解,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对我市艾草产业的发展和对外宣传也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这一说法,王新景表示认同,他提到,卧龙艾草产业园是南阳产业投资集团投资以艾草加工为主的专业化园区,按照“土地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原则,以艾草企业密集区域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吸纳规模企业集聚入驻,引导企业功能差异化发展。全力打造“中国艾产业与艾文化的示范窗口”、打造“中国大健康产业交流平台”。

卧龙艾草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占地350亩从去年5月1日开工,分南北两区先后建设南区是6月底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签约入驻企业10家,其产品涵盖有传统的艾草加工、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消杀洗化生物科技和药膳食品等,入驻率已达80%。北区正在做配套设施建设,计划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厂房已预定有50%”王新景表示,其他配套的艾草主题酒店、艾草文化博物馆、共享直播间、会议室,电子展厅、智慧餐厅和电商中心都在规划设计中,预计年底前能建成投入使用,将促进艾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南阳现代化艾草产业体系。

IMG_20230821_112611.jpg

市中医药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松涛(左二)南阳艾草产业协会常务会长、南阳宛艾产业协会会长韦跃之(右二)南阳产投新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卧龙艾草产业园负责人王新景(右一)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

IMG_20230821_112724.jpg

(访谈视频 请扫码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