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百名记者走基层(影像版)60家企业“摆摊”送岗,众多人才“纳凉”择业,9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逛个“夜市”,就把工作找啦
作者:  张玲

 本报记者 于晓霞 张玲 文/图

说起夜市,人们通常会想到,啤酒、烧烤、小龙虾……有这么一场特殊的“就业夜市”, 企业主化身摊主“挑灯纳贤”,求职者在“边逛边选”中寻觅适合自己的工作。8月18日晚、19日晚,南阳市2023年“稳岗就业 你我同行”夏季就业夜市活动(简称:“就业夜市”)在南阳新田360广场热闹开张。走,随记者一起去逛逛吧。

 

摆个摊 “兜售”岗位 

“第一次在‘就业夜市’摆摊,很新鲜也很接地气。”

“来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正在求职的,我们还加了微信。”

…… 

18日晚上7点半,准备到摩根步行街准备“逛小吃”的小田,就被南阳新田360广场上热门的夜市吸引了过去。走近,这才发现夜市小摊上卖的不是美食,而是就业岗位。

一个摊位,一家企业,牧原集团、想念食品、三色鸽、万德隆、俏米科技……摊位旁还摆放着醒目的岗位需求、薪资福利。企业人事专员们化身“摊主”,挑灯觅才;众多求职者穿梭其中,众多就业岗位任意挑选……

“对我们用工单位来说,在这种‘夜市’上招到合适人才的概率就更大。”想念食品的“摊主”王世真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登记表,“你看,这才一会,我们就收到了这么多简历。”

另一边,牧原集团、万杰光电等摊位前也是非常“火爆”,不少年轻人手拿简历,正和“摊主”的深入交流。

 “夜市‘烟火气’为就业‘聚人气’。新田360商圈人流量大,正好与我们人才招引的需求‘对口’了。”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谷秋生介绍,除现场招聘外,就业夜市还组织有直播带岗活动,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南阳网抖音号等新媒平台,开展“沉浸式直播巡场”,在云端为无法到场的求职群体提供就业服务。

  

散个步 工作找着了

 “还以为又在搞商业促销,没想到是年轻人的招聘会,很有意思!”

“开在商圈的人才夜市,有创意!”

 “就业夜市”上,不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手提着奶茶,一边逛着摊位。随着人流,记者在企业“摊主”和求职者的交谈中听到了不少点赞声。

“第一次在夜市找工作,感觉很有趣也很放松。”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小杜在摩根步行街游玩时,正赶上就业夜市开市,这让暑假回乡的他感觉收获不小。“刚和一光学企业的人事专员谈了谈,并约好了年后去实习。”

现场,记者还遇到了一位家住附近的小王。刚从外地离职回来的他,希望能找一份“家门口”的研发工作,得知这个周末有就业夜市,果断前来。

“从家过来就5分钟,还能跟心仪企业面对面聊聊。”小王笑道,“我刚刚投了几份简历,没想到,散个步,工作也找了。”

 

 “烟火气” 点亮招聘夜

一边是热闹非凡、“烟火气”十足的商圈,一边是人头攒动、“职场范”满满的招聘小摊。当“夜经济”与就业服务“双向奔赴”,便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就业夜市上,不仅有“卖”岗位的小摊,还有政策咨询区等。记者顺手领取了一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正面有“南阳公共就业”“南阳智慧就业”等微信二维码,背面是政策折页,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开业)补贴等各项政策、受理机构以及联系电话一目了然,方便各类人才随时按图索骥。

不只有趣,效果也喜人。本次“就业夜市”连续两个晚上,共有60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370个,线上线下吸引高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群体12.5万余人次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50余人次。

“这次就业夜市,就是专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打造的。”市人社局副局长罗明柱介绍,这次招聘活动,市人社局创新招聘模式,将求职招聘与夜市经济融合起来,依托人社部门市、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在全市同步开展就业夜市专项活动,为求职者、用人单位搭建新颖且接地气的交流平台。

接下来,市人社部门还将持续在服务发展一线、服务群众一线、服务企业一线中敢为善为、务实高效,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助力重点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