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解读)我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力打造服务型、智慧型、高效型数字政府—— 条条惠民好举措 件件办到心坎上
作者:  李金玺


    本报记者 李金玺

    8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六最’营商环境 助推副中心崛起”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市政数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整体情况、各相关领域便民措施和亮点成效,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南阳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1+3+N”工作布局,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创优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高标准打造服务型、智慧型、高效型数字政府,为建设副中心城市提供强劲动能。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数智化”提升政务运转效率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组织专班推进大数据中心(一期)建设,项目主体功能已于6月底上线。市政府服务大数据中心平台已基本满足56个市直单位和17个县区的数据需求,通过接口对接和数据交换,精简了政府部门数据调用流程,极大提升政务运转效率。

     组织各审批部门深入开展“四减一造两提”,市本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间全部压减至1个工作日,实现全省最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压缩至31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小时内。

      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推动实现“一证通办”公安、社保、民政等民生事项397项,推动223个主题集成式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304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市级782个事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免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实现“免证可办”。


       市工信局

       助力工业强筋壮骨挺“脊梁”

      今年以来,市工信局着力在企业服务工作上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有力推动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居全省第5位;全市食品产业规模达到688亿元,同比增长23.7%;肉食品加工、数字光电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群正在发展壮大。

     落实日监测、周调度、旬通报制度,以工业用电量等为主要监测先行指标,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依据每周用电量波动,对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监测预警。

     修订完善2023年“万人助万企”活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活动。今年以来,全市52189名干部包联企业,解决问题3086个,办结率97.9%。

   主动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企业进入国家、省规划笼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上半年,299家规上工业企业获批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5070万元,数量和金额均居全省第一位。


      市住建局

      全面落实“不见面”审批

      近年来,市住建局以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强化数据共享为支撑,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清理政务服务前置审批事项,简化流程,压缩时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落实“不见面”审批,取消纸质材料;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专家评审、中介服务、现场勘验等环节和前置条件;简化申报材料;压减审批时限。市、县(区)两级住建系统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和一网通办率均达到100%,各项指标均达到全省最优。

       实行分段办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有效解决了因项目前期手续繁杂、耗时较长而无法及时动工的现实问题,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

       推进联合审图,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推行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单项工程的审查由一家审查机构审查,相关消防设计审查、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查并入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当中,相关部门不再进行技术审查,审查结果相关部门互认。

       完善“联合验收”机制,全面落实“一表申请、一家牵头、一口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信息共享、集中反馈、验登合一”的联合验收要求。实行竣工验收、备案与不动产首次登记合并办理。

      推广使用电子材料,完善项目审批数字化管理体系。鼓励、引导企业和部门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和审批过程中使用电子材料,加大“数据共享”力度,逐步实现项目审批申请材料从初级电子化向全过程申请信息数字化转变,实现项目审批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市公安局

      服务更贴心,措施更便民 

       南阳市公安局连续3年推出112项便民利企举措,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涉企审批事项全部集中至一个科室受理审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印章刻制零收费,2021年以来累计为15375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7.69万枚,节约成本445万余元。

      292项公安政务事项全部进驻市行政审批中心,业务涵盖车驾管、户政、金融等服务。推广落地“使用电子居民身份证办理旅馆入住登记”“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交警扫码核验”等公安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累计服务群众329万人次。对全市442家生产物流企业1352台备案运输车辆建立“白名单”机制,实行快审快批,累计审核发放电子通行证110万余笔。

      创新推出人才落户“六零”举措,建立涉外企业警务服务官制度,开辟“紧急出国出境参加会议”等12项“出入境绿色通道”,有力服务了全市人才引进重大战略。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积极提供“上门办证”“延时服务”等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动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南阳市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工业用地“标准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见》,推动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全市17个开发区完成了区域内环境评价、水土保持、矿产压覆等9个评估事项的评估工作,为“标准地”出让奠定了基础。项目建设主体可以通过各县市官方网站自由下载,无偿使用,变“企业单个项目付费”为“政府统一打包买单”。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将项目地块基本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各部门和服务企业提出各自要求事项和服务内容形成“用地清单”,与地块出让信息一并对外公开,变部门间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

     积极为企业提供无偿帮办代办服务,加强对“项目保障”的前期工作介入,推进“极简审批模式”,指导企业精准准备审查审批资料、无缝衔接非审批事项办理环节,主动对接企业协调解决问题。

  erweima11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