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琼
镇平,“有美玉于斯”。镇平因玉而兴、因玉而名,玉文化产业是镇平县经济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生动范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打造千亿级玉文化特色产业集群战略。近年来,镇平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打造产业新生态”的工作思路,创新驱动玉文化产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玉文化产业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年销售额300亿元,年均创增加值30亿元。近日,记者深入镇平探访其依托大品牌、大集群、大产业打造玉文化产业新高地的途径。
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金彩玉璞,随珠夜光。”《南都赋》是南阳在中华玉文化史中显赫地位的鲜明注脚。千百年时光流转,南阳人敬玉、爱玉、藏玉之风经久不衰。
进入新时代,这一传统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使之成为富民和强县的新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8月1日,记者走进矗立在镇平县石佛寺中华玉文化中心和玉文化博物馆,只见馆内精美的玉器琳琅满目,旅游购物的人们络绎不绝;附近的玉博苑市场上,人头攒动,交易红火;不远处的玉雕加工小区琢玉苑内玉车飞转,金声玉振……
“这里是个让人看一眼忘不掉、待一段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未来发展不可限量。”来自云南从事玉器买卖的蒋林在踏上石佛寺镇土地的那一刻起,便被这个魅力小镇吸引住了,将自己的玉器行开到了石佛寺。
镇平把“弘扬玉文化做大玉产业”作为打造品牌、发展产业、助推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通过整合资源、举办节会、培育品牌等措施,调优产业布局,筑牢发展基础,全面提高玉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玉文化产业已成为南阳的一张“金色名片”。
规模最“大”。玉雕加工遍布全县16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专业户近1.5万户,县内外从业人员达40万人。其中,玉雕加工群体占全国加工群体的7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中心。
种类最“全”。国内的和田玉、独玉等和国外的缅甸翡翠、巴西玛瑙等100多个世界上已知的玉种在镇平均有加工销售,产品涵盖摆件类、饰品类和保健类3大系列10大品类5000多个品种,体裁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十多类。
人才最“多”。全县共有20所初级培训班和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1所,并常年和天津美院、西安美院等高等院校开办玉雕高级研修班。目前,镇平县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大师”2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级玉雕大师30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800多人,各类技工技师5000多人。
要素最“齐”。从原料采购到设计创意、生产加工、文化研究,从人才培养到品牌创建、质量检测、宣传推广,从市场营销到电商服务、现代金融、包装物流,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
大量的玉料、玉器、玉匠汇聚在这座因玉而华的城市,为玉产业要素整合带来得天独厚的优势。
项目建设筑牢产业根基
走进中国玉石智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满目皆是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施工场景:大型塔吊舒展钢铁长臂,施工车辆往来穿梭,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环节运转有条不紊,各主体建设加速推进……
该项目总占地约1050余亩,投资20亿余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石集智能加工、精品展示、电商孵化、智慧物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左右,税收1.8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目前,项目A区已完成交付,且作为智能制造生产区其中的加工示范区,已有20余家企业入驻并投入运营。
“该项目实现了镇平玉产业从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化、规模化企业的转型,从传统手工业向工业化、标准化、智慧化产业的转型。”镇平县玉管委主任宋哲介绍。
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镇平聘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进行总体策划,重点构建“一带六点”产业布局,完善32项基础建设类规划和38项服务配套类规划,筑牢玉产业发展基础。研究出台打造千亿级玉产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实施玉原石交易规范化建设工程、玉雕人才振兴工程、玉雕珠宝化培育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细化落实方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县以玉产业发展为核心,先后完成各类重点项目投资180亿元,有力支撑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园区规划六大功能区,分别为综合服务区、生态文化展示区、国际创意加工区、创意孵化产业区、品牌集聚加工区、宝石规模加工区等。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项目,按照“构建大师创作基地,营造大师作品展示、交流环境,展现江南园林景观,打造雕玉、赏玉、旅游于一体的镇平特色景区”的设计理念,如今小桥流水、垂柳依依的玉雕大师园已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中国·镇平玉雕博物馆,主体工程已完工,届时将向国内外游客展现古老的中华玉文化历史。
——玉乡美食街,建设集中西餐饮、夜市和全国著名的特色小吃为一体的玉乡美食街,目前国际玉城小吃街已经开业迎宾,成为品尝各类美食佳肴的理想场所。
——玉石原料标场,建设了镇平县第一个原料标场,玉雕原料标场的成立,不仅使玉料商不用东奔西走找场地卖玉料,还获得了标场聚集的优质客户资源。玉雕原料标场的成立填补了产业空白,完善了产业链条,既是镇平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再跨台阶的大胆尝试,更体现了玉乡人民智慧勤劳大胆开拓的首创精神……
通过一个个项目支撑,镇平形成了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项目集群和产业高地,提高了玉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
眼下,镇平玉文化产业呈现出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持续提高的发展态势。但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产业层次偏低、人才流失等问题。同时,原料供应短缺,也是困扰玉石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如何把玉文化产业打造得更有活力?镇平坚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生产力,实施“玉+战略”,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家人们,最后60秒,全网最低秒杀价,绝对物超所值……”近日,某短视频直播间里,85后的田征像往常一样和大家激情互动着。智能手机、补光灯、美颜灯一应俱全,在灯光的照射下,琳琅满目的玉石显得格外璀璨夺目。
如今在镇平的大小玉雕专业市场一个个直播“网红”用手机向网上客户宣传一件件玉雕产品,真玉天地直播间里更是热闹非凡,精美的玉雕产品经过网红直播的推荐,迅速销往全国各地。
电商已成为推动玉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助推器。
为了适应玉雕销售新模式的发展,促进镇平玉雕电商发展,镇平县与阿里·淘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真玉天地玉雕专业市场建立首个“珠宝行业淘宝直播基地”。目前已入驻4000余家直播商户,间接拉动玉雕行业创新经营及电商就业人员万余人次。
数据显示,全县玉雕电商从业人员1万余人,玉雕电商企业6800余家。设立了快手、抖音、淘宝、对庄翡翠、微拍堂、玩物得志、闲鱼等7个电商直播孵化基地,全县有玉雕主播近5000名。2022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10亿元,其中玉雕类电商交易额近160亿元。
“云端”卖玉风生水起,“玉+”战略高歌猛进。
镇平发挥优势,持续创新,坚定不移地实施“玉+”战略,发展新型业态,拉长产业链条:“玉+智能制造”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玉+时尚珠宝”带动产品结构转型,“玉+健康养生”挖掘潜力开辟空间,“玉+现代金融”构建产业金融体系,使玉文化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新途径、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镇平充分统筹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出台了《镇平县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培养行业领军人物、设计雕刻和营销骨干人才,建设基础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各类玉雕培训学校和即将竣工的玉雕职业学院都是镇平玉雕人才培养的摇篮。高素质的玉文化产业人才的不断涌现,巩固了玉文化产业的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项项政策红利相继出台,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场场活动声名远播……沿着明晰的路线,踏着时代的节拍,镇平玉文化产业正扬帆远航。
(经济观察)美玉琢出大气象——南阳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