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区:创新服务“加速度” 群众办事有温度
作者:  陈向革

(拟头题)

卧龙区:创新服务“加速度”  群众办事有温度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向革 王松林 曹飞)7月28日,卧龙区潦河坡镇年产5万吨新型环保道路标线材料生产线项目隆重开工。项目能够顺利开工,得益于卧龙区政务服务创新的联审联批。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早在几天前,企业在卧龙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天拿到“四证”。

卧龙区创新优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环节,压减审批时限通过多部门根据既定容缺方案,同步开展联审联批,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充分利用证照办理的法定公示时间,后台流转无缝接龙,不需要企业来回跑窗口,避免了以往各部门串联审批的诸多弊病。在做足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的情况下,一次性同步审批完成不动产权证书、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一天之内四证同出,企业拿地即可开工。

从企业一天拿“四证”,到全市首个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项目实现平台交易增值;从企业码实现全域覆盖,政策上云、服务上云、审批上云,审批成本不断降低,到“一码通办”实现高效审批、查询……一件件创新举措,彰显卧龙区在不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中的坚定决心,卧龙区以创新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近年来,卧龙区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春雨工程”为抓手,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聚焦推广“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持续推进流程再造、精简审批、优化服务力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让市场主体能够在卧龙安心、放心、开心

数据跑路,农村产权交易实现“网上办”。近日,卧龙区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全市首个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卧龙区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广、客户多的优势,逐步把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纳入交易平台覆盖范围,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向“三农”“三资”延伸实现了从以前的田间地头谈价格到现在的全程网上公开交易的转变,打破了地域、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开辟了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通道,实现了城乡要素融合流通。据了解,此次交易项目实现了增值25%,实现农村产权的价值最大化,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码”融合 实现企业主体码上办”。日前,卧龙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局现已实现企业码在卧龙区的全覆盖。据了解,“企业码”是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全国统一标准,依托全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系统,自动为经营主体生成的二维码,整合了涉企许可信息、监管执法信息、企业信用信息等,通过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申领或换发纸质营业执照即可获取使用。“企业码”的启用,是登记管理职能与大数据信息科学融合的突破,极大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

“五链协同”,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卧龙区积极推动审核、技术、机制、服务、管理“五链协同”的良好卧龙交易生态。建设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融通“审核链”,实行项目审核受理全流程线上办理,对应急项目开展容缺受理;建设透明高效的“数治”环境,提升“技术链”。全面推行“两不三评”交易模式,升级技术再融合;建设公平正义的信用环境,完善“机制链”,实行招标承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领域环境,优化“服务链”,构建交易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激活“管理链”。实行“流水线”式分段管理,建立交易信用评价信息档案和信息共享机制。

数据赋能,推动“云端服务”再升级。针对网上审批事项步骤多、用时长等问题,卧龙区税务局成立网上数据处理中心,以实现“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服务为目标,搭建集成纳税人端、税务人端和决策人端三端交互的“智能审批系统”,为纳税人带来更好、更快、更优、更贴心的办税体验。“智能审批系统”以“AI+自动识别功能”为核心,由接收到审核全流程全天候后台自动化流转,即时出具审批结果,实现纳税人“零跑腿”,同时也降低了征纳成本,提升了办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