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青春系列稿件)93岁抗美援朝老兵冀光盛——雷达站,就是我杀敌的战场
作者:  张玲


本报记者 李金玺 张玲 文/图
   瞒着双亲弃文投戎参加革命、工作能力突出被领导点名要求超期“战斗”、三个儿子子承父业全部参军……93岁抗美援朝雷达老兵冀光盛的戎马生涯精彩像一部电影。
“我真希望自己能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啊!”7月27日,在城区摩根小区,面对记者,老兵冀光盛望着挂满墙壁的奖状和军功章一脸严肃地回忆着。

瞒着双亲 弃文投戎报效国家
  1930年出生于原邓县罗庄区冀寨村的冀光盛,在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由于家庭相对殷实,他自幼读私塾并接受现代教育。高中毕业那年,深受革命思想影响,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决心弃文投戎,
身为家中长子,又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哪个家长愿意儿子去当兵打仗啊!眼看说服不了父母,冀光盛只能选择瞒着双亲,将上学用的自行车卖掉凑成路费,踏上寻求革命真理的道路。有文化的人不管到哪里都会发光发热的,1948年8月,冀光盛辗转来到吉林四平市,因为文化水平较高,部队就安排其到政文干校学习,同年9月他被分配至空军三师雷达团九团王海大队任雷达兵。
进入一线部队后,在组织的关怀下,冀光盛如鱼得水认真学习雷达技术,并很快成为技术尖兵。
“那个时候,战友们都说,小小的雷达,就是咱们杀敌的好战场。是好兵孬兵,咱们战场见分晓!”
年轻的战士们在训练中互相打气加油,豪迈的革命英雄主义在冀光盛心中油然而生,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祖国。

窝在防空洞 日夜不分搜寻敌机
1951年7月,冀光盛随部队进驻朝鲜三所里介川。“当时的朝鲜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老百姓,让我们更加下定决心,一定要战胜敌人。”冀光盛回忆着刚入朝时的一幕幕仍记忆犹新。
随后,冀光盛和战友们被分散住在老乡家里,平常的工作则猫在防空洞里。由于距离一线战场只有100公里左右,随时会来轰炸一通的敌机是当时所有人的噩梦。每天都不断有美军敌机来袭,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二十架,后来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短短一天就来了好几次,一次飞机就有100多架,最后增加到每次200多架飞机,每天不断进行轰炸。
 “敌人的飞机非常疯狂,我们半夜正在睡觉,房子上的土坷垃被炸弹震得直往下掉,砸在脸上或身上。白天在防空洞里工作,30厘米直径大木棍都被敌机炸断了,战士们总是一边工作,一边在修缮被敌机炸坏的防空洞。”冀光盛说每次轰炸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亡,但没有一个人退缩,一直坚守在雷达屏幕前。
美军的残忍令人发指,老兵告诉记者,当时美军从空中除了扔炸弹外,还低空扔大量的角铁、三角钉,手段及其无耻残酷。
在血与火的战场,战士们废寝忘食工作着,从雷达里不断寻找敌机的踪影,发现敌情后,迅速把信息传递给指挥部,所有人都在坚守着。“当时,我们心理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秒发现,就能挽救更多战友和朝鲜人民的生命!”


超期“战斗”为胜利 满门忠烈报效国家
 “自豪,我是一名雷达兵。”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雷达兵们以雷达荧屏为战场,用电波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空中防线,让敌人无处遁形,屡建奇功。残暴的敌人终将为疯狂付出代价。冀光盛与战友们提供的雷达信息很快被传递到志愿军空军处。当英勇的志愿军飞行员出其不意出现在敌机面前并成功将其击落后,冀光盛和战友们在低矮昏暗的防空洞里大声欢呼。“敌机被成功击落,这是作为一名光荣的雷达兵最快乐的时光。当时,我们还用脸盆当鼓一起庆祝。”冀光盛至今仍记得当年的欢乐场景。
 在雷达兵与飞行员的密切配合下,当志愿军打下第100架敌机后,上级首长要在丹东市召开庆功会。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冀光盛自然是首选,但其工作能力尤为突出,为了不延误战机,冀光盛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才回到国内。
“冀光盛同志,组织需要你继续留守岗位找到敌机,你愿意吗?”
“是,我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
冀光盛至今还记得首长为其下发命令时这个场景,他说,能为国家为人民出一份力是他这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同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冀光盛终于回到梦牵魂绕的祖国。这位在朝鲜战场先后两次荣誉三等功的冀光盛,当接到其父母的平安电报时,哭了。时年,他24岁,正风华正茂,虽经历战争,但其实还是一个孩子。
 从1978年转业回南阳工作,到1990年离休。如今的冀光盛尽管腿脚有点儿不便,但是仍然口齿清晰,善谈健谈。回忆起戎马一生,冀光盛很感慨:“希望年轻一代好好学习,将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那些苦难再也不要发生!”
  除了亲身参与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在采访中,老兵仍有一件事让自己十分骄傲,三个儿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先后参军入伍。“老冀家也算是满门忠烈,这辈子值了!”冀光盛虽老,但言语铿锵有力。
 

CMP_20230730140025905.jpg

七十年前的喜报

CMP_20230730140253321.jpg

CMP_20230730140015260.jpg

冀光盛老人给家人讲军功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