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推广行动”
作者:  范志钦


    本报讯(记者范志钦)7月28日,我市启动“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推广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签约880万人,签约率90.7%,重点人群签约242万人,签约率95.7%。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中医医疗资源丰富,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共有75家中医医院(其中“三甲”中医院3家),797家中医诊所和门诊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0500人。我市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从去年5月开始,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安排1万余名中医师点对点开展签约服务,探索“防治康管”南阳模式。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3211”工程。“3”即采取三项措施——家庭签约、防治康管服务、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2”即实现两个目标——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病越看越多问题;第一个“1”,是探索改革一套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打破现行医院的盈利模式,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回归医院的公益属性;“第二个1”,是要贡献一个中国特色“防治康管”的南阳模式。

    做实防治康管,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家庭签约、即时联系,定期回访、常态巡诊”服务机制,将“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一低保”和慢病患者划定为重点人群,提供精准健康服务。明确科普宣传、预防保健、针灸推拿、食疗药膳等作为中医药特色服务事项,引导中医师开展全方位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建立健康档案、开出健康处方、干预危险因素,做好签约群众健康管理,防止疾病复发。

    完善保障措施,确保持久开展。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将“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列为全市民生实事,各县(市、区)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抓好工作落实。除了中医药部门作为实施主体,还有卫健、医保、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一起整合惠民政策,共同推进实施。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预付、结余留用政策,结余资金可用于医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中医药服务占比提升至30%,纳入绩效评价,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励中医师签约服务,提高医院和医师积极性。

   “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构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提供治未病服务,使居民“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