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眉栏目:晚报助力 珍爱生命 防溺水 我们在行动)(影像版,请多上图片)一场别开生面的世界预防溺水日科普宣传活动在白河水面展开——救援!自救!防溺课堂在暴雨中开讲
作者:  于欢 张玲


本报记者 于欢 于晓霞 张玲 文/图


7月25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溺水日。当天上午9时,在白河槐香湾码头,一场由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和本报联合举办的“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7.25世界预防溺水日科普宣传活动”被突如其来的暴雨临时打断。倾盆大雨中,面对湍急多变的河面,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安全教育教学由此展开,令参与现场活动的南阳日报小记者和众多小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与水的巨大破坏力。


实战演练

救援设备黑科技十足

昨天上午8时,众多小记者、小学生来到槐香湾码头参与世界预防溺水日科普宣传活动。

“同学们,这些设备分别是橡皮艇、桨板、高速摩托艇、无人机以及水下搜救机器人,我希望你们仅仅是认识它们,而不要有朝一日用上它们,请牢记珍爱生命预防溺水!”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局长刘钺别具一格的开场白令孩子们印象深刻。

随后,“抛投救生圈”“抛绳救生”“水上飞翼”等水上演练项目逐一展开,众多“黑科技”十足的救援装备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南阳公羊救援队的教官温楠、王洪艳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在野外游泳的危险、逃生施救方法、自救和互救方法。


现场教学

湍急的水域藏着危险

活动开展近一个小时,倾盆大雨说来即来。小记者们被迅速安全有序转移到观光游艇上。面对眼前湍急多变的河面,活动主办方开始了一场体验感十足的现场防溺水教学。

“同学们,请看眼前的河面,有的水域湍急,有的水域平静,这是为什么呢?”教官温楠、王洪艳接着说道,水底的深浅不一造成水面下藏着波涛汹涌,而一些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危险所在,这也是河流、水库等地方溺水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那么,面对这些频频发生的溺水事件,我们应该如何来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呢?”小记者开始采访教官。

“办法只有一个,预防溺水,首先要从远离水域开始!”教官的回答干脆直接,但直击关键所在。

“这堂在暴雨中的安全教育课,很生动,我一定从自己做起,当好防溺水宣传员!”一名小记者认真地说。


广而告之

这些小技巧要牢记

在持续一个多小时后,雨过天晴。浑身湿透的教官继续向小记者传授现场急救与自救、心肺复苏等方面的知识。

在提问环节,教官认真的回复,解除了孩子们心中的种种疑问,

“请问如何辨别儿童溺水者?”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发现这7种迹象请及时报警: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溺水儿童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眼;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惕;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看起来不像溺水而是在发呆,但对别人的询问无反应时,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请问万一溺水如何自救?”

“保持镇定,节省体力;头部后仰,露出口鼻;深吸浅呼,用嘴呼气;如有漂浮物,尽力抓取;找准时机,大声呼救;遇人营救,听从指挥。”

一问一答的互动中,时间过得飞快,在一场防溺水“六不”大合唱中,当天的活动顺利结束。



高速摩托艇救援

翻舟自救


桨板救援

桨板救援

远程遥控救援

无人机救生抛投

孩子们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