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12315指挥中心发布伏天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本报记者 陈大公
入伏以来,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为保障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市12315指挥中心结合近期投诉举报热点,发布伏天消费提示,提醒居民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食材选购要新鲜 食物保存应恰当
伏天气候炎热潮湿,各种食材均易发生腐败变质,因此应在正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选购新鲜的食材。避免采购或采摘不认识的野生蘑菇、野菜、野果或捕捞野生贝类,以防食物中毒。
购买的食材或食物应严格按照其贮存要求存放并尽快食用。鲜切水果避免过夜存放;干制品也应密封后冷藏保存;冷藏冷冻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贮存,注意分类、分区单独包装、存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另外,冰箱应经常清洁、消毒,减少冰箱中微生物滋生的概率。
居家饮食宜清淡 饭菜加热要彻底
受暑热刺激,人们的消化能力往往会减弱,感到食欲不振。因此, 夏季饮食宜口味清淡,烹调方式多用蒸煮炖,少用煎炸;饭菜要注意烧熟煮透,尤其是四季豆等豆类蔬菜以及水产品、肉类等。三餐中适当增加汤类,不仅可补充水分,还能调节口味、增加食欲;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和鱼肉蛋奶,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食物制作时特别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工食材应充分清洗,所用刀具、砧板要生熟分开。居家饭菜制作应适量,尽量一次吃完,剩饭剩菜应及时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应确认无腐败变质并经彻底加热。
外出就餐慎选择 烧烤海鲜要适量
在外就餐,应选择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环境良好、设施齐全的餐饮服务单位,餐后应主动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尽量避免光顾无证流动摊点。
烤串、海鲜是不少消费者在夏日的必选美食,建议选择经加热熟透的烧烤食品和海鲜,食用要适量,不吃或少吃生海鲜。 少吃新奇食材,比如各种野味,慎重选择熟卤菜、凉菜,如果发现颜色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
冰冷食物少摄入 食用之时需注意
冷饮在夏日里常受消费者青睐。大量摄入冰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造成其功能紊乱,引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甚至是咽炎或牙痛等疾病。
建议消费者多饮白开水,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绿豆汤、绿茶、酸梅汤等。食用雪糕、冰激凌或冰镇饮料等冰冷食品时应适量,最好在两餐之间,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正餐食物摄入的影响。 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不要立即食用冷饮,避免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市12315平台共接收食品类投诉4717件,其中普通食品3601件,占比76.3%;酒和饮料581件,占比12.3%;食用农产品325件,占比6.9%;保健食品100件,食品相关产品99件,婴幼儿配方乳粉8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3件,按期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08万元。消费者在外就餐应保存好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或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