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杰超
偏居深山的南召县崔庄乡粮食川村近来特别热闹。
7月8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村边车来车往,三五成群的游客纷纷进村打卡,挨家挨户参观。“现在的粮食川红火得很,这是过去想都没想过的事儿。”坐在村头小卖部门口的村民王俊生高兴地说。
“快进来坐会儿,歇歇脚。”听到有人来访,村口第一家住户寇老太满面笑容地迎了出来,随手拿出两把椅子,招呼客人在院子里坐下,并拉起了家常:“现在我们的村子越变越美,来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绕顾村子各家院落,原本普普通通的老房子、老院子,现在被整修得漂漂亮亮。青砖黛瓦垒起的围墙古香古色,墙上砌着花窗和装饰图案;木质楼门耸然高立,浅红色的木门显得特别喜庆吉祥;房屋四面的墙壁被重新粉刷,看起来像是草泥,摸上去又显得光滑结实。院子内专门挖出大池子,贴上瓷砖成了游泳池。屋子内也被装修一新,木地板、客餐厅、卫生间样样齐全,木窗换成玻璃窗,老瓦房改成小阁楼。
“真想不到原本不起眼的老瓦房竟能改造成城市单元房。”“外观看起来古朴典雅的老房子,里面充满了现代化的生活气息。”看到眼前的情景,不少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些变化要感谢国家的支持,也要感谢县乡政府的努力。”今年81岁的王俊生在粮食川村当了47年的村支部书记,提起村庄的变化,老人十分激动。
粮食川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群山环抱,河水绕村,周边飞泉流瀑,森林植被茂密,空气宜人,风景优美。如今村子里有清末、民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硬山式传统民居瓦房26所85间。近年来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和“国家森林乡村”,成功进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粮食川村的保护与开发被当地政府提上日程。村子里家家户户加固粉刷了房屋外墙,修建了院墙,立起漂亮的门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粮食川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被外地一家公司看中,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该公司与村中住户签订协议,对粮食川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成高档民宿集群。目前,第一批已与13户签订了长期租房协议,装修改造正加紧推进。
酒好也怕巷子深。为打响粮食川旅游品牌,崔庄乡盯上了微信、抖音等现代传媒手段,通过举办摄影大赛、文学采风、吸引外地学生来村里研学等方式,成功扩大了村子的知名度。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有不少游客都说是在网上刷到粮食川的抖音信息后被打动,吸引他们来村里看个究竟。
“村子还没改造好,游客已经接连不断。前些日子,许昌、平顶山等地的多批学生来研学旅游,最多时一批来客数百人。”“村里正在建设停车场,建成能停50辆大巴哩。”村民们如同导游,争着介绍村子的发展近况。
“叫响传统村落金字招牌,寻找古村落保护开发合作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推介,崔庄乡的三板釜劈出了乡村旅游的新路子,粮食川村的旅游要火了。”来自郑州的高先生现场发出感慨。
粮食川传统村落景观 本报记者陈杰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