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市科技局:  以创新服务铸造“宛美科创”品牌
作者:  段平

  


  本报记者段平


  科技创新服务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科技局自创新实施“12345”工作模式以来,全力打好科技服务“组合拳”,创建便捷、高效、优质的“宛美科创”政务服务品牌,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1”是一个服务目标。即全面提升科技部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努力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2”是“线上+线下”两种服务路径。市科技局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在线上政策公示,实行“一网通办”。线下提前辅导培育、主动帮办代办。在服务过程中,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过错追究制、服务回访制等8项政务服务规范制度。“3”是建立三个企业服务数据库。即服务企业政策数据库,制定支持科技创新政策16条;服务企业名录数据库,围绕21个重点产业链,确定1126家科技型企业作为服务重点;服务企业专家数据库,集成企业服务专家616人,为企业开展全生态科技服务。“4”是建立四个服务清单。即在征集企业“需求清单”的基础上,制定市科技局服务企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改革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年底前逐项办结清零。“5”是确定五大服务区域。把全市域17个县市区、功能区划分为五大服务战区,分别由5位局领导分包,明确行动科室和重点任务,实现宣传科技政策全覆盖、科技对接服务全覆盖、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2022年以来,市科技局分批次向各县(市)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4项,进一步减少审批层级,优化办事流程。市科技局行政审批服务科在全市重点科室‘群众评活动中连续3次位居前列。”市科技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市科技部门服务企业数量突破30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累计总量达到497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600家,企业同比增长率和目标完成率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均位列第一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前三。张仲景实验室、南水北调元宇宙研究中心、西湖大学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加快推进建设,省科学院南阳光电研究所、东方光微研究院、先进光学与功能镀膜中试基地等一批省级创新平台相继挂牌成立。市科技局被人社部、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只有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干成事是硬道理,企业满意是硬指标,全面落实《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打造稳定持续的尊企爱企政务服务环境,南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活跃度才能不断得到优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