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报眉:防溺水 我们在行动)危险水域一目了然!城区防溺水警示图昨日首发,我市全方位推出“组合关爱套餐”——让生命不再因水而逝
作者:  张玲

本报记者 杨青晓  于欢 张玲 文/图

编者按:

       夏季是“游泳季”,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不少看似清澈优美的水库、河流等水域实则危险重重,堪称威胁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潜在“杀手”。在暑假来临之际,本报联合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精心调研,实地踏访,特别推出2023版南阳市城区防溺水警示图,向社会公布中心城区17处危险水域,以警醒社会各界,珍爱生命,远离深水区,防止溺亡悲剧发生。


这17处水域,高度危险!

龙王沟水库:河面宽、水深,水位变化频繁。

兰营水库:水域宽、水深、水下情况复杂。

潦河沿线:水浅、水流急。

穿市区而过的汉城河:穿市区、河面宽、水浅。

温凉河:穿市区、河面宽、水浅、小区多。

白河南阳大桥段:此处河床坑洼不平,深处很深,河面宽 568 米,水深约 3 米,堤岸游人少,但 是 大 桥 上 游 野 游 者多。此处水草较多,河底有不少村民捕鱼遗弃的旧渔网,对游泳者威胁很大,容易溺水。

白河水上运动中心区域:于光武大桥西侧。此处赛道坡陡水深,平均深度约为2米,最深处约 4米

白河光武大桥段:水底不平,桥下泥石水草较多,河面宽 723 米,水深约 3 米。河中时有或冲下废弃渔网,下水易被缠绕。

白河南岸浅滩区:浅水区也能溺亡。如果是天然水域,原因可能是被异物卡住、缠住、吸住。使人溺亡的原因,在低于 5 米深的浅水中潜水者大脑缺氧引起的意识丧失。

白河大桥段:河面宽 640米,水深约 3.2 米,上游为 市 第一体育中心水域 ,水深近4米。游泳爱好者较多,属易溺水区。

白河仲景大桥段:大桥两侧水底泥沙较多,河面宽约 723 米,水深约3.2 米 ,水较深,加之仲景大桥中间的缝隙过宽。存在醉酒者和小孩掉下去的风险,落水概率大。

淯阳桥段:此处河面宽阔,岸坡较陡,河中心水下暗藏漩涡 。 水域突然变深、部分水域有水草 。 属易溺水区。

淘气猫区域:淘气猫段水 质 好 ,水 里鱼 虾 较 多 ,周围有宽阔的区域可供玩耍 ,吸引小孩去戏水,是引发溺水事件的隐患所在。

卧龙桥区域:桥面宽约486米,水深约3.8米,自然水域水温特征复杂多变,水底高低不平,潜水区域突然变深,没有过渡有水草。

白河北岸野钓区域:野钓落水区域附近的河面,水下地形 比较复杂 ,淤泥多,坡也比较陡。

雪峰大桥段:水深 3.8 米,河面宽 693 米,河面宽阔,水底杂草杂物较多,不慎落水者居多。

第四橡胶坝区域:自然水域水文特征复杂,水流湍急,河水深。进一步加大了该水域的溺水风险。


多措并举

防溺水宣传不停歇


据数据统计,近年来,学生游泳溺水或意外落水身亡已成为我市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

此次在本报首发的2023版南阳市城区防溺水警示图,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民警通过大量调查与梳理,针对中心城区本地水域的分布情况以及危险指数精心制作。“地图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各个危险水域,希望能给市民警醒,教育各自孩子不要私自去危险地方玩水,珍爱生命。”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局长刘钺一席话道出所有人的心声,“看护”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教会孩子防溺水的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同时,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如何全力保障青少年安全过暑假,社会各界在防溺水宣传教育方面可谓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相关部门在白河台地醒目位置放置很多救生杆和救生圈;市公羊救援队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携带高音喇叭与救生设备在白河两岸定期巡逻提醒;我市各所中小学校在暑期来临前纷纷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

此外,市教育局针对全市中小学生发布“36条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预防溺水事件被列为第一条,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防止溺亡事件的悲剧发生.

全面加强青少年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管理,开展防溺水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均是为将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学生家长,织密织牢社会预防青少年溺水防护网。


权威声音

如何施救溺水者

目前,我市已步入汛期,相关部门会根据降雨情况对白河或水库进行泄洪,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不要随意在河道内戏水玩耍,建议前往游泳馆等有人看守水域游泳,或前往水上游乐场进行戏水,防患于未然。

同时,面对溺水者正确救援很重要。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民警表示,对溺水人员的施救难度较大,非专业救援人员下水救援时也有一定风险。因此,建议市民遇到溺水者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并呼喊周围更多人前来帮助,一同对溺水者进行施救,切勿盲目下水。

如果选择施救,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救援方式。若溺水者离岸较近,施救市民又不会水,可以在周边紧急寻找竹竿、树枝、可漂浮的木头、塑料瓶、泡沫件等,递给溺水者,帮助其上岸;

若距离较远,市民则可以寻找绳索或将多件衣物打结成绳,抛给溺水者。民警提醒,在进行溺水救援时,市民切勿使用手拉手的人链形式施救,因为如果其间某个人力量较弱,被溺水者拖入水中,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看似平静,实则隐患多

暑假,到河边玩耍的孩子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