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点迷津,助力学子圆梦——这场高考志愿填报访谈值得一听
作者:  李辉

专家指点迷津,助力学子圆梦——

这场高考志愿填报访谈值得一听

 

本报记者 李辉  张飞 /图


高考志愿怎么填报?学校专业如何选择?怎么避免填报雷区?近日,不少家长拨打本报热线寻求解答,为助力高考学子逐梦未来,6月28日下午,南阳市第一中学资深班主任赵长喜、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郭成杰、市艺术中学高级教师王庆伟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就高考志愿填报问题进行专题访谈,与市民朋友及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科学填报平行志愿

准确定位、要有梯度、慎重对待专业调剂

今年与往年不同,可以填报12个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如何填报,不少家长感觉懵圈。

 赵长喜表示, 平行志愿采取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缺额征集的原则。到底该咋填,一句话:准确定位、要有梯度、慎重对待专业调剂。

如何根据自己的成绩划定选择范围,这就需要考生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工作。赵长喜形象把志愿填报分为三步:一查,就是查往年的数据,包括至少近三年各高校在河南招生的投档控制分数线、录取平均分数线,这样的话就能够得到一个各高校在河南招生的基准年份分数线;二算,把自己今年的成绩换算为过去近三年的成绩,进行比较;三选,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目标院校的选择

访谈现场,赵长喜不仅以考生实例讲解了上面的线差法报考方法,还分享了平均分位次法。由于平行志愿的投档有“成绩优先”的原则,其实也就是同一所高校投档时有按考生成绩全省位次优先的原则。所以,可以根据该考生当年成绩的全省排名来比对学校,遴选范围更精准。

选对专业最为靠谱

不要只看名字,还要看兴趣看能力看社会需求

高考报志愿,选什么学校很大程度跟高考成绩和专业相关。赵长喜说,对于形形色色的几百个专业,没有人能全部掌握透彻,选专业一要看个人兴趣和能力,二要看社会需求,三要看大学毕业后的个人发展方向所谓360行行行出状元,没有绝对的好坏。

郭成杰在访谈中表示,报志愿就是选职业,决定终身的幸福和成就,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填报的志愿一定是自己愿意的,不要随便报万一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后悔莫及。报了志愿不去上影响下一年志愿填,影响较大。

两位老师提醒考生,选专业一定不要只看名字,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专业面世,部分专业属于小众专业,就业面非常专一,只看名字难免会造成误解。给大家一个办法就是,对自己所选的专业可以到网上进行查询,查明该专业所学课程、主修课程、就业方向、相关学科专业要求等和自己的需求进行对应,这就叫做心中有数,知己知彼。

艺术类填报看数据

文化课、专业课三年排序折算,按需报考

针对艺术类志愿填报,王庆伟分享了自己的建议:计算好文化课、专业课三年排序数据,再排列2020年至2022年各种录取规划折算分数,排队无效学校,再兼顾学校名气、地理位置、专业、三年数据安排好志愿梯度。第1-4志愿是冲刺,第5-8志愿是稳,第9-12是保底,理性报考,按需报考。

同时,王庆伟提醒广大考生不要忽略了专科院校,有些艺术类专科院校升本机率大,就业前景较好,一定要全面衡量。

 

特别提醒

正式填报志愿过程中有个弃志愿按钮,不要随便按。它的意思不是你放弃目前填这个志愿,而是放弃填报这一批次机会。一旦按动放弃志愿”,这一批次你不能再报了,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慎重。

即使成绩不理想,想复读,也要在正式决定之前,认真地进行填报志愿演练,填报几次草稿,说不定哪个院校哪个专业就适合你。就算没有,以后不后悔,至少为明年填报志愿做个预演,也为复习明确目标。

可以找人帮忙填报志愿,但绝对不能当甩手掌柜,学生家长都要参与其中,不能完全交给专业机构代办。因为,填报志愿涉及到家族、家庭人员等背景,尤其是个人天赋、兴趣,别人不可能比自己更清楚。最好的方法是,将自己的信息汇总,然后填写草表,再请教他人。

 

(专题访谈请扫码观看)

南阳市第一中学资深班主任赵长喜、第二中学高级教师郭成杰、市艺术中学高级教师王庆伟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