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一位七旬老人的“红色情怀”
作者:  于欢



本报记者 于欢    


人过70岁,还能干些啥?在这个颐养天年的年纪,南召人孙文坡凭着一腔爱国情怀,宣讲红色故事,让生活充实又有意义。

6月25日,记者见到孙文坡老人时,他正在整理大别山红军女英雄的故事。老人看起来清瘦矍铄、神采飞扬,一点儿不像年过七旬的状态,问起健康秘诀,老人哈哈一笑"闲不住的人不会老。"

老人是南阳市职教园区皇路店镇焦庄村二组人,和很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老人相比,他有着一颗乐观不服老的心。2019年8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妇女排的英勇故事,感动之余,他想起了已于2010年去世的舅妈叶善英的传奇人生(本报2019年11月6日曾以《金刚台上,那段烽火岁月终难忘》为题进行过报道)。

"舅妈是名红军女英雄,"孙文坡说,他的舅妈曾跟他们讲过,当年在金刚台上,一次敌人搜山时,叶善英与几名战友被捕押送至商城监狱。经过酷刑折磨,很多战友为保守红军伤病员和妇女排的藏身地英勇牺牲了,而机敏的叶善英凭着年纪小跟敌人装傻充愣。有一名理发匠到监狱给守监狱的人理发,有人想拿她换几块大洋,于是叶善英被卖给理发匠,这才出了监狱。出狱后,她重返金刚台找部队。后来金刚台上的武装力量跟随大部队西征,行至南阳南召境内时与部队走散。"作为一名经历过生与死的红军战士,舅妈一生乐于助人在南召养儿育女直到去世,只是那些英勇的战友,舅妈经常念叨着……"孙文坡告诉记者,至此,他的晚年生活有了方向与意义:"我要搜集这些红色故事,还要讲给大家听,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从2019年至今,义务挖掘红色故事、甘当红色故事宣讲员、传承革命精神成了老人日常最重要的事。多年来,他在城乡间穿梭,尽一切可能进行义务红色宣讲。

老人的红色情怀感动着众多市民——有好心的文印店店员在感动之余、坚决不要老人文印红色资料的费用;更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杨赛依得知老人倾情宣讲红色故事后,资助其2000元以示敬佩之情……

也正是这些陌生人的无私帮助和鼓励,给了他坚持下去的信心。他希望在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去更多的地方讲述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