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荒山野岭到金山银山的蝶变
本报记者石张楠
“现在村子山清水秀,庭院干净整洁,颜值不断攀升,家门口就业更加方便。”谈起村子变化,南召县四棵树乡高峰庵村村民赵朝魁喜悦之情油然而生……6月26日,记者跟随全市“产业兴旺星”创建工作观摩团走进南召县四棵树乡五朵山景区,感受这里的新变化。
昔日的南召县五朵山景区涉及村多面广,产业发展单一,村民“家门口”就业难。为破解发展难题,南召县委、政府把五朵山片区作为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建立“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趟出了村集体资产增值、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增收的“三增”路子,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四棵树乡党委书记毛明阳说,全乡确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社会运营”的工作思路,依托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五朵山片区成立了村集体合作社8个,农民合作社3个,以全市文旅康养集群头部企业五朵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实施“三变”改革,整合资金9705万元。农民将贷款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合作社交由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并保障兜底收益,让农民实现“借鸡生蛋”,形成了企业、政府、村集体、农户四方共赢。
如今,高峰庵、五垛两个试点村集体资产达到千万以上,集体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0万元,五朵山区域其余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带动87户百姓就业,户年均增收3万元,带动1250户百姓发展产业,户增收1.8万元。
五朵山片区文旅康养发展壮大的同时,全乡各村围绕旅游农产品全面开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组团发展”的格局。大石窑、楼院等村中草药种植达到8000余亩,张才沟、王营等村香菇种植突破1000万袋,黄土嘴、雁门等村种植的软籽石榴、晚秋黄梨、冬桃达到1800亩……一幅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的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