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 “小种子”夯实粮食安全“大根基”
作者:  范志钦


 

    本报讯(记者范志钦)“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邓州育种站已开展花生、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的新品种多点测试、早代材料选择等多项育种试验以及新品种展示等工作,其中小麦完成一个生长季节试验,花生、大豆第二季试验播种完成,出苗情况良好。”6月26日,邓州市农科所所长曹永涛向记者介绍该育种站运行情况时难掩喜悦之情。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是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也是我省惟一的国家级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汇聚了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院校的高端育种团队和人才,是我省生物育种领域的“旗舰”。

    2022年3月,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落户邓州,并在邓州市农科所现有基础上建设邓州育种站,邓州育种站于6月正式启动运行。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邓州设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利用大平台优势促进邓州‘全国制种大县’建设的良好机遇。”曹永涛表示,邓州市农科所先期选择120亩土地用于新品种培育,在文渠镇李洼村选择100-200亩土地开展新品种和科技成果展示。

    目前,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邓州育种站入驻了不同研究方向的技术团队,已开展小麦、玉米、花生、大豆新品种培育,还将开展蔬菜、芝麻、高粱、谷子等新品种培育,同步开展新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等。下一步,该站将扩大育种试验规模,加强新品种展示,促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研发成果就地转化,助推邓州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