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百名记者走基层2023第四届道地南阳艾采收节成功举办——让“南阳艾”造福世界人民
作者:  赵明禄


本报记者 赵明禄 李金玺 文/图

丰收丰收的喜悦.jpg


世界艾乡,中国南阳,道地艾草,香飘世界。端午节前后, 30多万亩南阳艾迎来丰收季。

6月21日,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集团万亩艾草产业园里,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一望无际的艾草随风摇曳,沁人心脾的艾香四处弥漫,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由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携手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集团子公司河南国医华草健康产业集团、南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南阳市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共同举办的2023第四届道地“南阳艾”采收节开幕。来自国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河南代表处、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和我市相关单位的有关领导及来自国内180个城市的1000余名艾健康产业加盟商齐聚一起,共同推广、宣传“南阳艾”优良的生存环境、无公害的种植过程、高质量的艾草品质、丰富的产品类别、优质的产品质量,提升“南阳艾”市场竞争力,扩大“南阳艾”产品影响力,助力“南阳艾”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世界人民。

用艾草是端午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就有俗语:“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灸这一中医瑰宝的神奇疗效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食艾、用艾已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天上午,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走进艾草园,亲手采摘,享受田园之乐。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星介绍,“南阳艾”根植于医圣张仲景故里,生长于黄金纬度带的伏牛山南,是取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特色产业名片。“南阳艾”现有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占据全球艾草总量的80%。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制品加工基地、艾叶集散地,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制定了5项南阳艾地方标准。在市政府主导的“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等政策推动下,在品牌企业、中医艾灸从业者、科研创新平台的不断努力下,全市艾产业年产值达130亿元,年产值上亿的企业有6家,多个艾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注册艾草种植加工企业1551家,批发零售3132家。艾草加工企业已开发出药用、灸用、食用、日用工业品等6大系列、160多个品种艾制品。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均能提供灸疗服务,社会化艾灸馆遍布城乡达 283 家。

“今年,国医仲景艾草产业集团优质艾草种植10000亩,开发生产出的五大类艾草制品都很受欢迎。今天,‘华草艾香’品牌800多名全国加盟商精英来到现场体验采收的喜悦。”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刘皓介绍,南阳国医仲景艾草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艾草种植,艾草制品研发、制造,技术转让,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国内外贸易等,是横跨一、二、三产业链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艾草研究院、艾草专业合作社、艾草农业科技、艾草电子商务、国医华草健康产业集团、艾草学院、艾草制品、健康养生、艾灸器具加工、艾草产业旅游开发等十余家子公司,现种植艾草10000亩,全程指导种植、并签订回收合同的艾草面积达数万亩,是国内较大的艾草全产业链企业,产品有艾绒、艾条、艾柱类,日用洗化类,家用纺织类,艾草贴剂类、灸器灸具类共五大类产品,热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丰收.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