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勤耕耘 赢得桃李满园香
——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常伟艳
全媒体记者洪塔 李佩佩
从迈出校门至今,市第十五小学教师常伟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丰富管理工作的经验,三尺讲台上,她走过了25个春秋。
成为一名好老师,是她执着追求的梦想,而在追梦的过程中,她也成了学生的筑梦人。追梦,筑梦,与青年学生一同成长,人生之幸莫过于此。
专注课堂 学创结合(小标题)
“育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常伟艳非常珍惜课堂上与学生相处的每分每秒,她总是为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一颗大树推动如幼苗般的学生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提升上课学习效率,才是真正的减负。常伟艳聚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既做好引导和协调,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探究的乐趣。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她经常利用下班的时间与学生家长沟通或者给学生辅导。学生生活上出现困难,她倾心相助;思想上陷入困境,他耐心引导;犯了错误,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其改正。多年来,她所带的班级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文明班级。
潜心教研 成果丰硕(小标题)
教育是一项事业,其真谛在于奉献。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与艰辛,不仅仅在于他们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的工作历程,更在于他们潜心钻研教学,用心血孕育桃李的奉献精神。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常伟艳认真研读课标,潜心钻研教材,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和润课堂”,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明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所谓教研,即“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的研修循环。常伟艳时常将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经验记录下来,用所学的教学理论去分析和解释,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常伟艳多次承担学校的引领课、示范课,执教的课曾获得两个省级一等奖和三个市级一等奖,主持和参与的课题研究分别获市级一、二等奖。
示范引领 辐射带动
作为数学骨干,她并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荣誉中停滞不前,而是加倍努力更新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在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过程中,常伟艳坚持以身作则,毫无保留,悉心指导,向青年老师无私传授教学方法、传递教学理念、分享教育智慧,使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同时,她努力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在,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她组织专家团队成员出谋划策优化设计、加班熬夜改进课件,反复试讲精益求精,参赛的两名青年教师都获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她经常教导年轻教师,要拿着“搜索仪”“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哪怕微小的进步、亮点。她说,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掌声中获得学的动力。
青年教师孟小苗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一路成长都离不开常伟艳的帮助和鼓励。从最初的如何备课,把握重点难点;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常伟艳都是倾囊相助,她踏实勤恳、甘于奉献,潜心教学研究,用心呵护学生成长,是大家的良师益友,也是大家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
就是这样一个亲切朴素的普通教师,在25年教学生涯中,常伟艳兢兢业业,以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编织出了一串串荣誉的花环。先后被评为南阳市“师德先进个人”、南阳市“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常伟艳信心满满地说,荣誉属于过去,教书育人的路依然漫长。她将站在新的起点,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做好教学,带好青年老师,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不断创新,才能为教育事业贡献出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