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用好“三字决” 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康帆)“我们将围绕培育‘渠首果农’人力资源品牌,提供更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促进群众高质量就业,更好服务淅川经济发展。”6月15日,提及被评为“河南省人力资源品牌豫农技工示范性培训基地”,淅川县盛湾镇丹圣源软籽石榴基地负责人姚岗动情地说。
今年以来,淅川县把技能人才培育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聚焦企业需求和群众就业培训意愿,实施“十大培训专项行动”,建设“六大培训基地”,做实“六大评价机构”,用好准、活、拼“三字诀”,精心谋划、大力推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推动群众高质量就业增收。
“准”字当头抓培训。淅川县组织116名县乡就业服务人员和487个村(社区)就业服务站人员,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采集全县劳动力信息36.2万人,收集培训意愿4.2万条。发挥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基础作用,依托“六大培训基地”,统筹全县14家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资源,围绕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分门别类开展先进制造业、文旅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果药菌产业、小加工业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举办餐饮、藤编、林果栽培等7场技能比赛,营造“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赛”的浓厚氛围。
“活”字为要抓持证。淅川县重点围绕县内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业,中药材种植加工,农业产业,餐饮旅游,林果业和家政、康养等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领域,建设涵盖行业内普通工种的“六大评价机构”,统筹县内18家企评、校评、社评机构,开展“下沉式”“零距离”评价服务,落实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现“即培即评”,最大限度服务企业、方便群众。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技能人才736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59人。
“拼”字为本抓就业。淅川县高标准开发“淅川高智就业”软件,对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及时、高效提供就业跟踪服务。通过拼经济扩大就业容量,建立线上线下双向对接招聘平台,开展对口劳务协作,全民技能振兴项目建设,打造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和技能人才品牌等举措,拓宽就业渠道,使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今年以来,淅川县共计举办各类招聘会22场,动态发布就业岗位1.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6600余人。组织劳务输出3000余人,创业培训50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07万元,新增返乡下乡创业711人,以创业带动2900余人就业。同时,开展技能培训21651人次,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位居南阳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