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方城县博望镇沙山村——
“五老”志愿小分队护航乡村治理
本报记者 李辉 通讯员 李善喜 文/图
早就听说方城县博望镇沙山村社会治理创出新路子,上周,记者来到沙山村实地感受该村社会治理新变化。
“韩庄组的王二娃又跟丁大嫂生气了,电话打了五六个,咱再忙也得加个班去调解一下”。6月15日,记者刚赶到沙山村村委,该村“人大代表”魏海林就说道,现在正值三夏大忙季节,但群众的事情无小事,一边说一边带着“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赶到了韩庄组,很快,调解好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沙山村是一个有着3200多人口的大村,过去,人多事多,矛盾纠纷时常发生。”魏海林说,2010年,新一届党支部转变村干部“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西瓜”的陈旧观念,在博望镇党委、镇人大引导下,把村民选出的“人大代表”积极性调动起来,从退休老干部、无职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老教师、老代表即“五老”中,选出热爱公益事业、群众威信高、身体条件好的人员5至7人,加入由“人大代表”领衔的“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义务承担起宣传法律法规、调解治安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019年,我们村刘某与赵某两家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甚至要拳脚相向。”沙山村“人大代表”宰长林告诉记者,为了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他和魏海林、陈连奇等志愿小分队成员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解,同时,派人查阅当年分地时的底册,当着小组干部和群众的面,对土地进行了实地测量,并找来界石重新栽上,至此,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化为“玉帛”。
“农村中的地界纠纷、宅基纠纷多,像这样的热点问题俺每年都调解三五起。”宰长林说。
只要小分队介入,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村干部一班人忙于手头工作,还要腾出手来为发展经济找门路,分身乏术,所以邻里纠纷等工作主要靠志愿小分队。13年来,沙山村志愿小分队的人员换了好几茬,但是换人不换初衷,从家庭矛盾到邻里纠纷、从土地纠纷到债权纠纷,只要小分队介入,件件都能画上圆满的句号。”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连平说道,经“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调解的大小纠纷太多了,换来的是社会和谐稳定,全村长治久安。
近年来,沙山村“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统一领导支持下,主动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最新政策,同时充分发挥身在群众中、了解情况及时、有公信力的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调解。一个人能解决的就单独出面化解,问题复杂的难缠问题就“组团”前去解停,每年调解邻里纠纷、化解信访矛盾都在15起左右。
据博望镇人大主席崔海龙介绍,沙山村创出了以“人大代表”领衔的“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搞好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2010年至今,沙山村连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信访“四无”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多次被方城县委、县政府评为强基之星党支部,从去年开始,沙山村的做法已在全镇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五老”治安民调志愿小分队正在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