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日报【记者走基层】夏种夏管耕作忙
【记者走基层】夏种夏管耕作忙
本报记者 张飞 通讯员赵光选
“春争日,夏争时;夏种无巧,越早越好”。6月15日,走在邓州市裴营乡田间地头,播种机在播种玉米、花生等,农民在烟田、春花生田间打药或锄草,一派繁忙景象。
在裴营乡军杨村北边一块田地里,杨学田与妻子一起正在播种后的玉米地里用水管浇水。杨学田说:“我家6口人,今年种了7亩多小麦,麦收后全部种上了玉米,怕墒情不好,就浇水使玉米苗出齐,秋里有个好收成。”
随着夏收结束,裴营乡组织全乡20余家秸秆回收站开足马力,昼夜工作,将秸秆打捆清运。所收秸秆主要用于饲草、造纸等,有的直接粉碎还田,做玉米、花生生产的底肥,实现了秸秆变废为宝,农民受益。秸秆的有效利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焚烧隐患、不误农时,加快了夏种进度。裴营乡党委书记吴冰告诉记者,截至6月14日,裴营乡10万余亩的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夏种工作全部结束。
夏种耕作忙。“夏种周期短、时间紧、强度大,事关秋收质量。我们一方面组织群众、机械,抢墒播种;另一方面,利用机井多的优势,组织人力对麦熟晚收割晚的缺墒地块,先播种后浇水等措施,确保一次出全苗,为秋收打下良好的基础。”该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说。
种子下地,“管”字上马,精准服务,提质增效。俗话说,粮食生产“三分种,七分管”,裴营乡加强各种农业技术服务,力促秋季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强化指导服务,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先进播种施肥机械、病虫草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除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等机械化服务外,还加强优质高产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等技术推广应用,其中玉米、花生、大豆机械化播种技术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