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这绿树成荫,绿水如璧,是村子最大的财富!这是西峡县回车镇垱子岭村群众郑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园林山庄上半年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00万元,以前28个房间得闲置一大半,现在每到周末都是爆满,客流量翻了2番,我们得从村里雇人搞服务。”郑杰告诉记者。
园林山庄的爆火是垱子岭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果最集中的体现。环抱鹳河,面朝大山,一年来,回车镇垱子岭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展现的淋漓尽致。
2022年6月9日,西峡县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并获得中央、省奖励资金4000万元。垱子岭村是当时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先行者,也是受益者。西峡利用奖励资金在垱子岭村投入300万元,以乡村旅游为切口,修通了与淅川县界的旅游公路,充实完善了污水管网,还修建了一座3A级公厕,在保留原汁原味自然风光的同时,服务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看到那片杨树林了没,那里新建了简易公厕,平整了停车场地,加上旅游公路的通车,淅川、西峡、内乡等地来钓鱼野炊的人越来越多。”站在山庄里,眺望河对面的垱子岭村,郑杰真实体验了一把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
郑杰的故事只是西峡群众乐享生态红利的缩影。自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以后,西峡聚焦补齐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谋划各类项目13个,涉及全县16个乡镇,瞄准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基础提升等关键环节,借助激励东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对于激励资金的使用,我们坚持示范打造、引领带动,一方面,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范园、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建设,优先支持壮大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另一方面加快人居环境改善整治提升,实现‘六治’‘六清’动态清零。”西峡县委副书记葛建峰介绍说。
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连日来的高温让猕猴桃急需补水,一大早,西峡县丁河镇果农程春红就拿起手机轻点,查看猕猴桃生长状况并进行浇灌作业。
程春红的基地处于丁河镇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园。有了督查激励资金的配套支持,西峡累计投入533万元,建设50亩各式现代化大棚,让传统农业“科技感”十足。双网双模带智能喷淋系统的数字化香菇大棚,带水分、温湿度调节的猕猴桃基地,高架牵引、避雨栽培、温室栽培等全新的种植模式,让人眼前一亮。通过示范引领,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基地在西峡如雨后春笋迅速普及。
据了解,在资金使用方面,西峡在产业发展上投入资金高达3274.76 万元,对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产业新老基地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改造,西峡乡村产业科技创新实力、基地设施水平、种植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效率等明显提升,有力推动了产业提升改造、上档升级、提质增效,2022年西峡“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6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5元,增长6.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74元。
与产业振兴同步进行的还有村集体经济。据介绍,利用此次奖励资金,16个乡镇33个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完成,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拓展;针对全县低收入家庭户,对其相关的860万袋袋料香菇、400余亩猕猴桃、250余亩黄姜及其它等产业进行奖补,让困难群众日有所盼,劳有所得。
因激励而奋进,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成为西峡全体干部群众的一致追求。在西峡县五里桥镇稻田村,露营区建设一刻不停,乡村旅游的蓝图正慢慢变成现实;阳城镇牛王村“每人每天一毛钱,幸福美丽一整年”的垃圾处理机制,人居环境常治长效在基层有了好办法;回车镇双河村电商服务中心业务版图覆盖全县,走出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的关键一步。西峡县各镇村立足实际、各显其能、各有所长,乡村振兴工作迎来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下一步,我们要依托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宜菌则菌、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游则游,全力创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提升乡村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治理感知度上继续下功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西峡县委书记、县长马俊说。(全媒体记者 范亚康 刘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