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银行、民警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劝导30分钟让她幡然醒悟(6.11)
作者:  李辉

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银行、民警工作人员苦口婆心——

劝导30分钟让她幡然醒悟


本报记者 李辉 文/图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较大便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通过这些通信工具,编造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其打款或转账,造成一定的社会危害。一起来看下面发生的真实案例,一定为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神情紧张引工作人员警惕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挽回了我的经济损失。”近日,市民崔女士向农行南阳分行卧龙区蒲山支行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原因是工作人员成功帮助其避免了一起通过电话诱骗先办网贷后转账的电信诈骗。

当天下午2时20分许崔女士来到农行卧龙区蒲山支行营业厅,一边要求网点工作人员帮忙转边神情紧张打着电话,电话那端不停地催促她快点转款至指定账户,要不然就冻结扣划她所有账户资金。这时,网点客服经理马延军敏感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看崔女士紧张又焦急的样子,便接过其电话,当即意识到崔女士被骗了,立即让崔女士挂断电话、终止转账。

“贴心指导”一步步陷入圈套

经过与崔女士交谈,马延军了解到,当天上午10时,崔女士接到一个属地为“信阳”的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银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告知其名下有一笔网贷已经入账,如果不是崔女士本人操作使用,需立即转入指定账户还款,要不然会冻结扣划其名下所有银行卡资金。

崔女士一听自己名下有网贷,非常慌张,立马询问对方需要怎么操作。不多一会儿,崔女士又接到一个属地为“商丘”的陌生电话,自称某某银行行长的人,指导她打开微信,点击服务,点“微粒贷”借钱,输入密码刷脸后可以看到贷款额度。

在对方“贴心指导”下,崔女士以为是在查询其名下网贷的流程,实则是已经诱骗其将贷款借了出来,资金额度32000元。当贷款放款后,对方告知崔女士要查询其银行卡明细,让其确认卡内是否转入了32000元。崔女士登录掌上银行查询,果然有32000元,便相信说的是真的,在对方一遍遍催促、恐吓下,将自己的“微粒贷”资金32000元转到了对方卡内。

崔女士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可谁知当天下午接近2点的时候,一个属地为“开封”的电话又打了过来,说上午因银行工作人员失误,让她还款的账户是错误的,资金已经退回到她的银行卡内,需要按照新卡号重新转账。崔女士立马进入掌银查询,确实又有一笔32000元的资金转入其账户,一下子慌了神,怕自己操作错误,便给对方说去银行柜面转账,于是便来到了农行蒲山支行。

劝导30分钟让她幡然醒悟

马延军了解到详细情况后,立即向当班内勤行长沟通情况,两人一起给崔女士分析,对方骗她办了“微粒贷”并要她把钱转入指定账户,转账成功后,为了达到洗钱的目的,又要求崔女士重新转入对方另一卡号,这是网络诈骗分子惯用的洗钱手段。然而,崔女士此时已完全相信对方,加上电话催逼、恐吓,她坚信自己没被骗,却怀疑农行网点工作人员不愿意为她办理转账业务。

为了客户资金不受损失,网点内勤行长当即拨打110,两位公安民警很快赶到了网点,经民警查验,对方所谓的某银行客户经理和行长的电话、卡号为电信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的他人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对崔女士进行了近30分钟的劝导和批评教育。最终,经过公安民警和农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崔女士意识到自己被不法分子利用、差点儿掉进电诈“陷阱”,放弃了转账的打算。

电信诈骗被成功拦截,让客户崔女士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农行南阳分行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做好金融诈骗防范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和金融消费者防范各种诈骗的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确保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农行蒲山支行.jpg

民警耐心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