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考场“统一配备文具”, 实施“无声入场” ,高考志愿填报有新变化…… 高考生,瞅清2023年高考政策
作者:  全媒体记者李玉 特约通讯员 王丙双 通讯员刘磊

 每个考场“统一配备文具” 实施“无声入场” 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     

 

高考生,瞅清2023年高考政策

 

 全媒体记者李玉 特约通讯员 王丙双 通讯员刘磊 

 

2023年高考大幕即将拉开高招工作即将到来,我市2023年高考统考筹备工作怎么样?今年的考试管理、诚信教育、志愿填报、录取查询有哪些新规定、新要求?这是记者昨日在市招办获悉的

 

“统一配备文具”

“每个考场三名监考员”(小标)

 

 

为防范打击舞弊行为,今年高考期间我省将继续开展“打击销售作弊器材”“净化涉考网络和校园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清理打击非法助考”等高考专项治理行动。考点设立公安勤务室,考试封闭区域入口设立智能安检门,考场门口进行金属探测仪检测,实行“无声入场”,严防携带手机、高科技作弊器材等进入考点和考场;继续实施考生入场指纹、照片、身份证三对照,无线电监测阻断、手机信号屏蔽、“统一配备文具”、“每个考场三名监考员”“实行全程视频监控”等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以确保实现考试安全。

  

    

     实施“无声入场” (小标)

 

“无声入场”即不允许考生带任何金属物体进入考场,所有考生进入高考考点要通过智能安检门检测系统,实现精准、快速、有效检出和定位手机等违禁物品;通过智能安检门,在考场门口进行金属探测器检测,金属探测器不发出报警声响方可入场考试。“无声入场”严禁考生携带各种具有发送或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无线耳机及其它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扫描设备、手表等计时工具;带有金属物品的服装(带金属挂钩和钢圈的女生内衣)、鞋帽(带金属的鞋带、鞋眼、鞋底、装饰)、腰带、裤子挂钩、衣扣;项链、耳坠、发卡、手镯、戒指、钥匙、硬币、磁卡(餐卡、房卡、公交卡、银行卡等)等铁磁性物品;各种自带的食品和饮品;其他非考试指点定物品,进入考场。

   

 6月6日下午金属探测演练(小标)

 


考生应提前准备好衣服、鞋子。建议穿着无钮扣、无拉链的衣服、无任何金属的鞋子(含鞋带、鞋眼),女生穿无金属挂钩和钢圈的内衣,并备用衣服鞋子。允许考生眼镜带有金属,但监考员要目测眼镜是否超宽、超厚、偏重,是否有针孔、开关等。6月6日下午,考生察看考点、考场,同时进行“无声入场”金属探测演练。

请各位考生考前做好“无声入场”的准备,考试期间穿戴符合规定的衣物、鞋袜,以确保可以安全快速入场,安心应考。

   考生入场进行身份验证 (小标)

 

 

考生进入考场须进行身份验证。具体做法是:考生先将准考证、身份证交给监考员丙对照考场座次表进行检查,并提示考生脱帽、摘镜、整理头发(发不遮眉、不盖耳)后坐在椅子上(背靠墙,以保证考生照相背景的清晰),用准考证上标示的报名时采集过指纹信息的手指,将手指指肚部位触放在指纹采集窗录入指纹(录入前检查考生手指有无指纹膜并用胶带等清洁手指),如读取的指纹信息与事先存储的信息匹配(每个考生最多可连续对比三次),则验证通过,设备进入拍照界面,考生面部正对摄像头,保证屏幕取景框摄取考生整个面部,监考员丙点击按钮对考生进行拍照后,允许考生入场。

  

  

    考前开展诚信教育 (小标)

 

我市各县区、各高中加强诚信考试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积极营造“诚信守法光荣、违规作弊可耻”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开展考试作弊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考生知法守法。诚信教育活动实行高中学校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班主任以及送考教师等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提前告知并反复提醒考生和家长,手机等考试违禁物品不得带入考点(场),考生应在进入考点前做好出行规划、自行处置个人所带物品,确保符合考试有关要求。考生携带违规物品进入考场,均按违纪舞弊处理,视情节取消当科次或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组织团伙作弊的、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新变化 (小标)

 

本科提前批和专科提前批的地方公费师范生实行平行志愿,“1 个院校+1 个专业+1 个设岗县(市、区)”为 1 个志愿,每批次设 12 个志愿,不设志愿调剂。(原来6个平行)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和高职高专批均实行平行志愿;每批均可填报 1-12 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志愿可填报 1-5 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原来一本6个平行志愿,二本9个平行志愿。)

体育类专业各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1 个院校+1 个专业”为 1 个志愿,每批次设 12 个志愿(原来9个),不设专业调剂。

 

 志愿分批中本科批有些内容 (小标)

 

本科(非艺术类)志愿分为本科提前批(含体育、军队、公安、司法、地方公费师范生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本科专业,公安、司法专科专业随该批录取)、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本科提前批各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留意艺术本科这样分批 (小标)

 

艺术类本科分艺术本科提前批、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艺术类本科与非艺术类的本科批次录取同时进行,与非艺术类的本科提前批不能兼报,其他批次如出现兼报,按照各批次投档录取时间顺序进行投档。

 

   志愿填报分三次进行 (小标)

 

 

考生志愿在网上填报,分三次进行:

1)6月26日8:00—28日18:00。填报:军队招飞、本科提前批(公安、司法专科随该批)、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艺术本科提前批、专升本、对口招生(本、专科)志愿;

2)6月30日8:00—7月2日18:00。填报: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特殊类型招生、本科一批、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本科二批志愿;

3)7月4日8:00—6日18:00。填报:专科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批志愿。

   考生填报志愿保管好密码(小标)

 

考生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要把密码透露给他人,更不要让他人代替填报志愿。如忘记密码,可利用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的“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无法重置的,请本人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报名所在地的招办重置。

志愿允许有2次修改 (小标)

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要求和规定程序完成志愿填报并保存,在规定的截止期前允许有2次修改,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填报截止后将无法更改,不予补报。
    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后,即视为与高校之间的志愿约定生效,录取时不得擅自放弃;考生确认后的志愿信息任何人不得改动,否则,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县区招生考试机构依据考生网上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并加盖公章后存入考生档案。

考生填报志愿前应认真阅读有关院校招生章程、网上填报志愿的说明,依据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招生专业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志愿须由考生本人填报,家长、老师、同学及其他任何人不得代替考生填报。考生应妥善保管登录密码等个人信息,因考生本人填报疏漏或失误或未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