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交办)不负春耕不误夏——“三夏”生产一线的见闻
抢抓农时收获忙
——“三夏”生产一线的见闻
本报记者 吕文杰
趁天抢时,赶在新一轮降雨之前。6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卧龙区多个乡镇,各地抢机收、抢烘干、抢晾晒,粮食收储企业及时做好粮食收储转运工作,一路走来,处处党旗飘扬,处处可见争分夺秒、奋力拼搏的景象。
在卧龙区安皋镇宋保银专业合作社烘干中心内,3组高大的烘干机一字排开、全速运转,镇农办干部带着草帽、顶着日头,指挥卡车有序通过进场,现场一片忙碌。宋保银和他的儿子每天要为9万多斤小麦烘干,宋保银说道:“我们充分发挥粮食烘干的作用,不仅使新收上来的小麦能够得到及时烘干处理,而且粮食品质也能提高一个等级,售价也相应提高。”
在青华镇,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正在进行。当天全镇麦收工作全部完成,接下来还要抢抓墒情时机进行下一轮的夏播。在青华镇蔡庄村,农机手焦聚猛驾驶150马力的播种机每天能播种上百亩。“这段时间墒情好,趁势把玉米、花生种上,过几天就能出苗了!”焦聚猛顾不上多说几句话,跳上播种机旋耕土地、播种花生。
谢庄乡全乡党员干部齐上阵,帮助种粮户找晾晒场地,房前屋后、学校操场、村部广场,处处都是金灿灿的麦粒。
另一边,各粮食收购站门前车水马龙。在潦河镇大陈营村鸿盛粮食购销商行门前,种粮户王永生、华龙开着小卡车拉来了1万多斤小麦,因为品相良好,最终粮食收购站以1.25元每斤的价格收购。“最近几天,粮食价格已经稳定住了,二级小麦和三级小麦占比例很大,品质优良。”鸿盛粮食购销商行老板陈金来说。
下午,卧龙区各地的麦收已完成。刚想松口气,潦河镇农办主任崔大浩接到电话要为社旗县桥头镇调拨6台收割机,来不及吃饭,崔大浩押送着6台收割机不到3点就到达了社旗县。全市上下坚持“一盘棋”思维,团结互助,奋力打赢这场“三夏”生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