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第二篇)文明新风润满城  ——我市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提升行动
作者:  段平

  

  本报记者段平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播洒在白河之上,依河而立的南阳城已然苏醒。早起的人们涌向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沿健康步道慢跑,于树阴下跳操;城区各休闲广场,太极拳、广场舞,晨练的身影活力四射。


  随着时间推移,宽敞的马路也开始热闹起来。斑马线旁静待绿灯的行人,按道行驶的各类车辆,小区附近干净有序的便民市场,构成了车水马龙间融洽的一幕。


  除了看得见的和谐场景,更有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自觉提升的环保意识……不断涌现的凡人善举,于无声处传递阵阵暖意。这些悄无声息的变化,折射出的是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持之以恒追求文明提升的成果绽放,也是驰而不息深化文明创建的执着追求。


  以德润心   厚植文明根基


  欲使城文明,先育文明人。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更存在于“里子”,植根于文化。


  走在南阳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街道社区、机关单位等场所,随处可见色彩亮丽、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为主题,将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成为引领南阳社会文明的风向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市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理念,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文明创建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常态化文明创建各项机制,继续补齐创建短板,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诚信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今年3月,我市根据《南阳市2023年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十大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我来讲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各类阵地,特别是市(村)民文明学校,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讲、典型人物示范讲,以授课、培训、讲座、互动体验等方式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围绕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六个方面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在常态机制上见成果。


  常态化开展“文明养犬不扰民”“文明家风大家谈”“学条例、树新风”“南阳市民话文明”“文明的你最美”等活动,以涵养文明为导向,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共建美好家园提供道德滋养。


  “告别不文明行为”网络签名、“讲文明知礼仪”知识答题活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实践活动,让做文明人和建文明城的意识深入人心。


  斑马线上礼让展修养,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成为用餐礼仪;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南阳大地,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


  示范引领   践行文明新风


  温暖一颗心,文明一座城。连日来,我市各级文明单位党员志愿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倡树文明新风尚。


  在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中,我市注重发挥志愿服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志愿者成为城市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不断助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每逢周五,市创文指挥部办公室都会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走进各个分包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及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我市印发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工作机制相关考评细则,提出市直文明单位与社区同创共建,联建同责,着力打造品质社区、宜居社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市创文指挥部办公室就分包联建工作内容、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创建标准巩固提升等进行专题培训。


  一声号令,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市政协组织机关志愿者深入宛城区西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文明交通知识进社区活动;市委宣传部联合宛城区人民检察院走进仲景街道泥营社区,为社区居民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市委党校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到卧龙区梅溪街道新西社区,劝导占道经营行为……


  全市246个市直文明单位联建203个社区。各单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在重点卡口、市场出入口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推动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对社区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排查小区、商户消防隐患,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促进社区群众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美化社区环境。


  我市依托各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市民文明学校236所,举办市民文明讲座6100多场;累计5.6万人次到社区报到,参与环境卫生清扫、文明知识宣传、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清除积存垃圾、小广告等5.3万处,清理各类乱象2.9万处。


  南阳汇聚“志愿红”合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通过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花式”反诈宣传、暖心义诊服务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全民参与   共筑幸福之城


  位于市城区明山路与孔明大道交叉口的我市首个“网络文明主题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地”。诸如此类的主题公园、主题街巷,成为一道道美丽的人文风景线,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气质。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我市始终把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街道、主题游园,南阳公共文化从“打基础”向“提质量”迈进,建设加速推进。“三馆一院”成为城市新地标,全市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体育馆全部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建强副中心铸就新辉煌”2023年南阳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三巡六进”活动,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及时捕捉日常生活中涌现的英雄壮举,推选出“深山红烛”张玉滚等一大批群众认可、事迹突出、影响广泛的道德标杆,滋养了社会正气的土壤。


  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为主题,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开展基层宣讲、评选表彰、公益讲座等形式,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引导市民群众弘扬家庭美德,传承良好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构筑精神高地,全民共沐书香。自2020年开始,我市强力打通公共图书服务到社区的“最后100米”,持续推进城市书房“诸葛书屋”建设,为市民打造15分钟阅读圈。去年在中心城区社区、学校、公园、商场等附近,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0家“诸葛书屋”,组织阅读活动百余场,累计接待读者超千万人次,实现“全市一张网、服务全覆盖”;通过书香校园、书香机关、示范农家书屋、优秀阅读推广人等活动载体,以示范引领带动阅读风尚,并以覆盖城乡的阅读服务体系南阳市读者俱乐部为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了社会各界读者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让书香浸润百姓心田。


  文明城市创建,于市容环境,是干净、整洁、有序;于城市精神,是文明、和谐、正能量;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则是惊喜、温暖、感动。变化不止城市的外在,更是市民生活习惯和文明水平的提升。一次礼让、一次俯身捡拾、一次人性化的服务,于润物无声中彰显城市之美和城市温度。只有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氛围,文明的力量才会不断汇聚,人们的幸福指数才会持续提升。

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