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社四省五市考察采访纪行⑤
作者:  郝春城

南阳日报社四省五市考察采访纪行⑤

山东菏泽:电子商务赋能产业发展

本报特派记者 冯兴阁 郝春城  

 【菏泽市情】

菏泽市,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下辖2区7县 。2022年,菏泽市常住人口868.3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0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近年来,菏泽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大力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硬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软实力”,推动全市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菏泽市被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目前,该市共有网络店铺12万余家,直接从业人员5.41万人,57万余人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菏泽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4380亿元2022年,网络零售额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19.0%。

4月中旬,记者走进菏泽市,深入这座城市淘宝村聚集的县乡,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探寻其利用电子商务赋能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密码。

 

星火燎原——

电商发展带动产业转型

“太震撼了!”4月12日,记者一行来到网店数量占据菏泽市大半个江山的曹县进行采访。在安蔡楼镇,当大家踏进有爱云仓汉服基地的展示大厅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数千套不同款式的精美汉服,按照我国历史不同时期的服装制式分区立体陈列,一眼望不到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展厅内,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女主播们,正拿着手机对着服装进行线上直播销售;还有不少顾客穿梭其间开心地挑选着心仪霓裳。

基地项目负责人、山东仓芒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字雷介绍:“这个展厅超过3000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汉服直播基地。我们签约了300余位主播,峰值时有六七十名主播同时在线。目前,基地已与横店影城等全国知名景区以及全国100多所大学进行合作,主要是汉服展示和演出服务等。”

36岁的主播李彬华,是名宝妈,身高1.71米。她刚来基地做直播带货才5天,收入已超2000元,很满意这里的工作:“时间灵活,随到随播,带娃赚钱,两不耽误。”

曹县电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冰告诉记者,像“有爱云仓”这样,既有一手货源、直播场地,还负责售后及发货的企业,在曹县还有许多。曹县坐拥全国第二大淘宝村集群,是全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和汉服生产基地,承包了电商平台70%的演出服销售量,并向海外扩张商业版图。

记者在曹县街头看到,有关汉服和电商的门店随处可见。在大集镇,一条主街两旁全是电商企业。

张冰说,曹县电商发展和普及,离不开一个人——任庆生,是他率先带领当地群众走上电子商务之路。

曹县大集镇丁楼村曾是著名的贫困村,位置偏远,条件落后。任庆生是丁楼村众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之一。2009年,他偶然了解到网店这种新鲜事物。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任庆生四处借钱买了一台1000多元的“大”电脑,拿着字典查了好几天,成功注册了丁楼村第一家网店。丁楼村虽然贫穷,但有制作演出服装的传统手艺。当年一份36套影楼服装的订单,让任庆生通过网络赚了600多块钱。虽然钱不多,但相当于村民两年种地的收入。从此他开始做起销售表演服装的生意,成为全镇第一个“触网”的人。他生意火爆时, “一天的利润能够达到一二十万元,一天下的订单有时候就把打印快递单的打印机打烧了”。村里年轻人看到这个产业确实能赚钱,就纷纷开始效仿,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  

在任庆生的带动下,仅五六年的时间,曹县大集镇32个行政村全部成为淘宝村,表演服饰公司发展到3200家,全镇2.8万名群众从事演出服饰加工及相关行业。从2010年到2020年,曹县GDP从全省垫底飙升至464亿,其中超过230亿来自电子商务交易。2020年,曹县成为“中国最大汉服生产基地”。

这一“星星之火”带动了整个菏泽市产业发展的转型。在曹县大集镇的影响下,原先处在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后位的菏泽,也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地方经济。

2016年菏泽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过1200亿元;2017年发展淘宝村168个,淘宝镇23个,均占到山东省总数的一半;2020年,淘宝村数量达396个,成为中国淘宝村数量最多的城市。2015年至2020年,菏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比山东平均水平高近2个百分点。

根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22年,菏泽市以541个淘宝村、93个淘宝镇,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2年,菏泽市仅网络零售额就超过230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212.3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144.1亿元。农村电商的发展成为菏泽市农村条件改善乃至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记者感言】这是一个缔造传奇的时代。电商赋能农村发展,改变了农民的面貌。在菏泽曹县,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民的思想解放,更新了就业创业的观念。淘宝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家做网商当老板办厂创业,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再依赖于种地务农就业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种植业向二三产业为主,一产为辅的转变,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电子商务赋能于农村发展,确确实实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风貌,让农民们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菏泽利用当地传统优势,发展电子商务,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蓬勃发展——

从规模扩张到高端原创

行走在菏泽市曹县大集镇朱王庄村头的田垄上,心情很舒畅。旁边是大片麦田,麦穗颗粒饱满,迎风摇曳,翻起阵阵麦浪,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麦田旁的扶贫车间里,记者见到了“千万身价”的富凯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屈海燕,一名年仅27岁、略带羞涩的女子。她以每年1.5万元价格租下村头的扶贫车间,与家人一起做起服装加工,并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发售,“生意好的时候,每年销售额两三千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她告诉记者:“因为淘宝村淘宝店较多,同质化的产品相对比较多。我是学设计的,于是就在创新上下功夫,专门针对儿童演出服设计了一款会变色的服装,受到客户欢迎。整个大集镇只有我的品牌服装才有变色功能。”

大集镇是中国首批“淘宝镇”,2017年所有行政村全部被评为中国“淘宝村”,是长江以北最早实现“淘宝村”全覆盖的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儿童表演服加工基地。疫情期间,演出服装受到影响,许多电商企业、电商户开始转型升级,积极拓展线上产品新种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更大市场的汉服。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长期以来,汉服市场一直被广州、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瓜分,如今曹县这个小县城却硬生生开创了汉服大市场,抢占了汉服市场的三分之一。相关网络平台大数据显示,全国汉服销售排名前2000家网店,就有1200家来自曹县。

胡春青是曹县大集镇胡楼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博士。2014年,他从大城市回到了家乡,和美术专业的妻子孟晓霞做起电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2020年他们开设了博士工作室,开始转型汉服生产。汉服制作工艺复杂,对版型设计和颜色搭配都要求较高。凭借当地较好的电商产业基础,胡春青夫妇设计的汉服很快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他们从中国传统花纹画法获取灵感,设计原创汉服,取得了12个原创版权专利。那一年,他们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大集镇花王数码印花公司总经理程印,为提升产品品质,专门从广东高薪聘请有10年电脑配色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包吃包住,月工资两万元”。他还投资200万元购买新设备,用于汉服、民族服、舞台服、儿童改良汉服的设计与印花。

大集镇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李哲介绍,农村电子商务如星火燎原般在该镇发展壮大,形成了由电子商务驱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大集模式”。 2021年大集镇全年电商交易额达到 90 亿元,其中汉服销售额为18亿元,农村可支配人均收入达到了43135元。 2022年,大集镇从事汉服生产的电商企业达到1100家,其中原创汉服企业占到70%左右,汉服种类达1800种。

大集镇电商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7000余名外出务工农民、700余名大学生(包括14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生)返乡创业,还吸引了外地高学历、专业的设计、美工等人才20余名到辅料市场创业就业,为当地电商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脑绣花、印花、布匹、辅料、摄影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也引来申通、圆通、顺丰、韵达等27家物流公司驻镇设点。

随着汉服文化“破圈”式传播,曹县电商业态也进一步提升。目前,以大集镇、安蔡楼镇为核心,已经形成了从原创设计、原本专业款式到制版、印花生产,再到电商销售、售后服务等一条完整的表演服、汉服产业链。

当农村电商掀起热潮时,曹县借势而上,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搭上了电商顺风车,目前已形成了表演服、汉服、木制品和特色农产品等四大电商产业集群。

【记者感言】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新就业形态,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返乡创业青年,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促进了乡村振兴。菏泽的部分县区,已经形成全国领先的淘宝产业集群。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群众敢于创新是电商发展的不竭源泉。在网上卖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不容易。在众多的产品中,如何能让消费者喜欢自己的产品,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事儿。我们观察到,众多电商企业敢于创新,不管是在生产中,还是在设计中。正是这种敢创新的精神使得菏泽的电商产品独具特色,正是他们的创新支持了菏泽电商的持续发展。

一核两翼——

推动建设乡村振兴新高地

菏泽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是一座活力迸发的城市。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菏泽是牡丹之乡。4月中旬,正是牡丹、芍药花开时节。“家人们,你们看,这就是牡丹十大名贵品种之一的魏紫,被称为花后。想购买的请点击下面链接。”徜徉在牡丹公园里,不时可见一些身着汉服花枝招展的漂亮小姐姐,拿着手机,对着花开正艳的牡丹花做宣传——她们通过视频平台,向粉丝进行直播销售。

与此同时,在同宾花卉花木种植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电商老板孙忠豪正在忙着指导村民“切花”。由于年轻人大都有工作,所以在他的“花房”里忙碌的都是附近村的五六十岁的大妈、奶奶。“每小时工钱10元至15元,想来就来,有事就走。”守在家门口就有收入,村民们很知足。一枝枝含苞待放的芍药,被村民以50厘米的长度剪下,喷液打包后,通过冷链运输,第二天就可以在云南昆明的花卉市场上销售,一枝花卖到四五十元。

在大集镇淘宝产业园的顺昌刺绣厂,40多岁的姚敏趁着技术人员检修机器的空隙,拿了一根洗好的黄瓜当水果吃。她在这里工作五六年,一年有4万多元收入,3个孩子都在上学,最小的9岁。“家就在园区附近的村里,每天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工作时间很灵活,不耽误接送孩子,不耽误做饭。”谈及眼前的生活,姚敏满脸微笑。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说,“曹县通过推进电子商务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赶超式的发展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一核两翼’,即以人为本,电商平台(市场)与服务型政府双向赋能, 通过农民的大规模电商创业就业实现乡村振兴。

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曹县充分把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脉搏,顺应从群众创业、充分竞争到逐步企业化的市场自然发展机制,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引导、推动、支持电商发展。近年来,曹县借势全国电商平台,通过政策扶持、环境营造、平台搭建、体系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初步形成了“点上带动、面上开花、特色鲜明”的良好局面。曹县对807个行政村进行光纤改造,铺设光纤5000公里;组织千村万人大场培训500余期,培训超过3万人次;财政每年整合5000万元资金最大限度支持电商发展,依托蚂蚁金服、网商银行,累计为电商户放款141.65亿元;建成4万平方米的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快递物流价格和各省会城市持平;投资50亿元,打造电商产业园区等6大园区,带动并孵化电商企业1000家。

“一核两翼”让曹县32个省级贫困村通过发展成为淘宝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在淘宝村大集镇丁楼村,人均纯收更是达到了10万元。

曹县在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上成为齐鲁样板。2022年,菏泽市把“保持淘宝村镇全国领先地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挖掘农村电商内生动力,持续擦亮菏泽电商名片,电商工作再获新提升。

记者了解到,该市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了直播发展规划:鼓励各县区出台支持直播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全力支持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政企联动局面,大力促进线下商家利用各种网络平台,通过明星、网红、素人等以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销售,拓展全市农产品上行渠道,引领直播经济发展打造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将菏泽市打造成为长江以北知名的直播电商发展高地。

菏泽,正在酝酿着乡村振兴的下一场蝶变。

【记者感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农户创造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和自主的,在电商经营中会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想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力的效应,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支持。作为服务型政府,要担当作为,应因势利导根据创业者的需要,及时补充短板,从基础建设、氛围营销、资源整合、资金配套、政策支持等各个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从入门到升级的各种贴心服务,真正做到即雪中送炭又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