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品
南召玉兰为美丽经济“增色”
本报记者 张飞
行走在南召城乡,满树繁花的玉兰花怒放枝头,吸引着八方宾朋云集南召。白色玉兰雪白纯净,红色玉兰壮丽多姿,粉色玉兰清新可爱……吸引着摄影爱好者们或拍远景、或拍近景,或拍人物、或拍花草,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花卉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增收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近年来,南召县紧紧围绕打造“河南领先、国内先进”的花木强县的目标,坚持走绿色路、打玉兰牌,积极探索“规划引领+科研合作+品牌打造+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
南召县发挥“中国玉兰之乡”品牌优势,全域布局绚丽出彩。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林业大学、西安植物园、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国内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南召县花卉苗木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规划》,擘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花卉苗木市场趋于饱和,市场需求也从原本的绿化向美化转变。南召县瞄准花卉市场需求,引导培育特色花卉种植,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鼓励引导花卉苗木种植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及时调整种植方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发种植精品玉兰苗木和培育景观盆栽,提高苗木花木产品附加值。
从种植辛夷卖药材,到培育苗木卖花木,再到矮化种植卖盆景。南召县投资1.2亿元的玉兰国际花木城项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攻克了玉兰苗木的矮化、多样性种植技术,玉兰由传统大田种植嬗变为盆景育苗,即缩短了种植周期,大规模地节约了土地,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升了玉兰价值,为南召县玉兰产业向高质量精品化、差异化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让玉兰花盆景成为走进千家万户庭院、客厅。
投资2 亿元实施“玉兰生态廊道”添彩计划,省道S231线、国道G345道路两侧各30米宽度范围内统一规划栽植玉兰,合理搭配石楠、紫薇等苗木,建设百里玉兰生态廊道,在五朵山、百尺 潭等旅游公路两侧,规划栽植玉兰、紫薇、蜀葵等花草,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 建成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国际花 木城、云阳石头村等10多处玉兰生态观光景点,建成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42个……。南召县通过打造独有的特色花卉观光休闲胜地,推动和花卉和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拉长了产业链条,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南召县不断壮大玉兰产业体系,全县玉兰种植面积达38万亩,引进繁育各类品种100余种,从业人数11.5万人,各类园林绿化专业公司38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玉兰花木生产专业村65个。
“玉兰花九瓣,香味似兰”。南召玉兰,不仅绿化山川扮靓“美丽家园”,而且花木产业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让南召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南召县田野里玉兰盛开花海醉人。摄影杨春英
荒坡上迎风怒放的玉兰花。摄影隋刚
苗圃园内满树繁花的紫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