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辉
说起黄金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来自咱南阳方城的博望黄金梨。黄金梨成熟时果皮呈黄绿色,储藏后变为金黄色,皮薄肉厚,果皮洁净,因其鲜嫩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有“黄金果品”和“天然矿泉水”之称,再加上其润肺、祛痰化咳、利消化等作用,深受老百姓喜爱。
博望镇,历史上因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而得名,如今的博望镇是我省最大的优质黄金梨生产基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梨之乡”。博望镇黄金梨种植面积达2.3万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前荒村3400亩耕地中,种植黄金梨就有3200亩,“人均一亩金梨园,每年收入2万元”让人们津津乐道,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博望坡”牌黄金梨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销时,被推上专用展柜;2021年,博望黄金梨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十批“农村特色产品”;2022年,博望镇被评为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镇。
诸多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不断探索与大力扶持。2002年,博望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考察,不断尝试,最终选择从韩国引进黄金梨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为了更加适应本土种植,又经多次新技术推广、科学管理,黄金梨品质得到较大提升,截至目前,黄金梨种植遍布全镇38个村,形成产业规模、产量成倍增加,产业链不断延伸,销往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
为加快黄金梨产业上档升级,让更多农民在黄土地上致富,博望镇十分注重引进新技术,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聘请专家指导讲课,送农民到农科院校学习深造。在博望镇,拿到培训证书或群众公认的“梨专家”“梨博士”就有160多人,许多新技术在这里率先示范推广。放眼望去,梨膏厂、梨酒厂、梨糖厂、网套厂、纸袋厂等黄金梨相关产业在这里到处可见,先后兴建的86座大中小型冷库,更使黄金梨产业链越拉越长,科技注入因素在梨效益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占30%以上。
今年2月24日,博望镇党委、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产业技术培训会在博望镇成功举行,为求技若渴的梨农们上了一堂“富脑充电”课。3月25日,以“赏梨花风韵、品三国文化、建富美博望”为主题的第三届梨花文化节在前荒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数千名游客相约“醉美梨乡”,提高了博望的知名度,加快了招商引资步伐。
如今,南阳正在全面加快河南省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方城也在加快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地处南阳市与方城县交界处的博望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水利条件等优势,走稳“生态+特色+旅游”的现代化农业之路,以党建引领,用项目支撑,实现产业提质、乡村振兴,从“小特色”到“大集群”,充分发挥博望黄金梨这一特色名片,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博望镇汪庄村黄金梨种植大户、“梨专家”毛保旭(右一)现场传授梨果套袋、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