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金玺)公益放映多元化、服务更加精准快捷化、不断推动大片新片进农村……5月24日,记者从2023年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我市不断推进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提质增效,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文化惠民成果。
据悉,2022年,全市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9146场,受众达300余万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9972场,受众达500余万人次,真正体现为老百姓放好“惠民电影”“富民电影”“为民电影”。2021、2022年,我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将电影艺术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将节会殿堂与田间地头无缝连接,打造“永不落幕的电影节”。
2023年,全市将继续巩固和扩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推动服务向校园、社区、军营、厂矿等延伸。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继续推动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实现基层设施资源共建共享。
我市将积极优化放映模式,培育具备市场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农村院线,推动形成“公益+商业”的农村电影放映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电影公共文化服务,有序推进视频网站、点播影院等渠道参与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创新,促进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为农村公益放映市场“赋能”。
此外,不断推进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创新,促进电影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调动版权方积极性,拓宽发行渠道,提升影片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国产新片大片尽快进入农村市场,并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的保障服务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影院观影服务。持续改进影片供给制作管理服务,构建与群众长效沟通机制,以需定供,供需直通,精准快捷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电影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