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南阳晚报总编辑 贾东民
本期嘉宾: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主任 马飞
让一流营商环境和“金牌助企”成为南阳的品牌和标识,市企业服务中心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全力跑出助企赋能加速度。本期“社长(总编)对话”,特邀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马飞,与主持人——南阳晚报社总编辑贾东民,共同探讨如何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温馨贴心的企业之家,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助企赋能跑出加速度
贾东民:让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高质量服务,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打头阵、当先锋、做表率,全力跑出了助企赋能加速度。我们了解到,去年5 月18日成立的市企业服务中心,被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列入改革典型案例红榜并通报表扬。从相关数据中可以看到,一系列助企“关键招”务实见效,让南阳企业发展后劲十足。
马飞: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工信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践行“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理念,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有序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服务,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首先,请允许我对市企业服务中心做一下介绍。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办公面积1.2万平米,是中部地区最大的企业服务实体大厅,位于范蠡东路市民服务中心6号楼,设立了企业诉求响应区、中介机构服务区、企业家素质提升区和规划中的工业精品会议展示区等四大功能区。企业诉求响应区位于大厅一楼,与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深度融合,建立以“一网六部一讲堂”为主架构的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实现助企常态化、机构常设化、流程闭环化;大厅二楼为中介机构服务区,目前入驻19家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和南阳企业联合会、南阳市企业家协会等,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企业家素质提升区设在大厅三楼,打造企业家学习交流温馨港湾;规划中的工业精品会议展示区正在积极筹备建设。
南阳市企业服务中心运行以来,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全力跑出赋能企业加速度,与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深度融合,发挥诉求响应、惠企政策、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监测评价、综合服务“六部”功能作用,创新“干部包联+实体窗口”“政务服务+社会服务”“线上服务+线下服务”多维联动机制。建设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南阳兴企网,开设“企业办事”专栏,接入政务服务网端口,一站办理各部门涉企业务。推动“一企一档”,首批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信息全收录,提供索引服务,推动企业运行、干部包联、享受政策、诉求响应、征信情况等信息大数据比对、一键式查询,并接入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大数据系统,为企业查询及各级各部门运行调度、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在服务企业提质增效上,健全完善全方位的问题收集、快速解决、督导问责等机制,实言实行实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配合实体大厅,构建起“线上服务不打烊,线下服务无死角,助企服务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示范带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广大干部带着诚心直奔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千方百计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包联干部达5.2万余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收集解决问题1.7万件,有效破解了一大批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充分激发了企业的潜能和信心,在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付出终有回报。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新入库“四上”企业567家,稳居全省第二,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市场主体增速28.5%,位居全省第一,存量93.1万户,位居全省第二。
“硬核”举措打造新高地
贾东民: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不仅能温暖、滋润每一位企业家的心,也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注入“强心剂”。在千头万绪的助企工作中,如何高效统筹管理好干事的人和要干的事,助企解难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应是关键所在!
马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市通过“以上率下、高效闭环”,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推动服务企业工作持续深化。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指示,通过市人大法定程序,把每年5月18日设立为“企业家节”,弘扬企业家精神。隆重举行企业家表彰大会,功勋企业家、特别贡献企业家、杰出科技创新专家和杰出工匠走上舞台、站上“C”位,大张旗鼓表彰嘉奖。联合《中国企业报》集团,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峰会,共商新征程企业发展使命,鲜明叫响“范蠡故里、营商高地”城市IP。
尤其是“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以一系列开创性的“硬核”举措,持续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当好企业的“娘家人”,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创优发展环境。出台《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对标国内先进地区,一年一个版本,迭代升级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把每月1—25日设立为“企业生产安静日”,严格规范控制涉企检查,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经营。建立“说不事项”提级管、“一把手”走流程等工作机制和纪委监委、组织部领导分包营商环境重点责任单位制度,引导督促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担当尽责。
在此基础上,我市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建立起问题快速收集、快速解决、全程跟踪、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无差别全科受理”服务,即打破原有一个窗口代表一个部门的形式,实现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综合受理”各个不同职能部门的服务事项,让企业经营真正实现“零等待”。
贾东民:由此可以看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南阳新标识”已成为共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只有让南阳营商环境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释放出“强磁力”,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近悦远来。
马飞:是这样的。为了让广大市场主体真切感受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我们不断强化政企沟通,“逐浪者”制胜新赛道。以重点产业链发展为主题,持续举行“企业家畅聊早餐会”,集中研究、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每月16日“企业服务日”“亲清政商日”、每月17日“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制度,实施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和关键领域堵点难点突破行动,建立线上线下多渠道问题受理机制。多级联动,建立问题收集、研判解决、提级办理、督办反馈闭环流程,涉企问题保持动态清零,打造政企沟通“直通车”。
为了让企业更心无旁骛抓好生产经营,我市还从制度上探索“不打扰”服务模式,将每月1日至25日设置为“企业生产安静日”。“企业生产安静日”期间,除特殊情形外,市、县、乡三级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得自行组织到企业开展检查。
企业是营商环境的“阅卷人”。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场主体“评市直单位、评重点科室、评基层站所”活动。同时,由市纪委监委和“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暗访活动,发现解决深层次问题,全面提高各级各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暖企安商赢得“金口碑”
贾东民:我们的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企业家经常会聊起他们收到的两封信:一封是2021年7月市委书记朱是西刚到任时,给企业家们发出的“感谢信”;另一封是2022年春节前夕,邮政快递送上门的市委书记的“慰问信”。南阳的企业家现在普遍感受到“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增强啦,没有太多‘管’的概念,更多的是‘服务’。”
马飞:的确如此,这“两封信”的背后,是我市尊商重商观念进一步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扬“六心”服企精神的缩影,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关心、厚爱和支持。
正因为如此,在刚刚召开的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议上,我市被评为先进集体,这是继2021年“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我市第二次获此殊荣。在2022年河南省党史学习教育总结表彰中,我市“万人助万企”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被评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三个一百”活动先进服务团体,受到通报表扬。
强化观念创新,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认真践行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倡树情感上暖心、行动上贴心、措施上用心、付出上尽心、机制上顺心、关系上无私心的“六心”服企精神。成立了新一届南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设立南阳企业家节,隆重举办企业家表彰大会,印制企业家服务卡,提升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对企业反映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挂账督办、对账销号。全链条督导考评,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相结合督导,实施月通报排名、季度自评、年度考评,考评结果与干部考核、绩效奖励挂钩,树立鲜明工作导向。
强化机制创新,助企破解“烦心事”。出台《“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收集和快速解决长效工作机制》,设计制作《问题收集办理和快速解决长效工作机制闭环流程图》,建立问题快收集、快解决、全程跟踪、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每月16日在全市开展“企业服务日”,市厅级领导带头,各级包联干部认真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现场办公。扎实开展“畅聊早餐会”“企业服务日”“亲清政商日”“企业问题研讨解决日”等一系列活动,邀请产业链企业家谈发展讲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现场研究、现场交办,形成南阳亲商服企“新名片”。开展“三讲一争”大讲堂,由市直职能单位“一把手”登台讲课,邀请高校教授、行业专家专题授课,各级干部和企业家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帮助企业和各级包联干部了解惠企政策,了解发展机遇,促进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聚焦“拼发展”主旋律,围绕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不断探索、深入拓展服务企业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今年4月份,我们在全市启动“服务面对面 助企月月行”现场精准对接助企活动,重点进行惠企政策宣讲、企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诊断、用电用能系统解决方案、融资咨询、人才服务等,活动共分三个阶段,7月前组织服务团队在充分收集各县(市、区)企业问题、诉求、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现场精准对接、现场答疑解决;8—11月组织服务团队制订企业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回访解决;12月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根据服务情况,对入驻中心中介机构进行考评。目前在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连办三场,组织19家中介机构拿出了数百项服务,根据企业“点餐”组成服务团队,进行现场培训并实地入企咨询诊断,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我们打算把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断提升、迭代升级,打造南阳助企新品牌。根据企业在推动创新转型方面的需求,4月下旬,依托“宛商大讲堂”这一平台,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组织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优秀中青年企业家代表近百人,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举办了南阳市中青年企业家综合素能提升专题研修班,通过高端对接和头脑风暴,推动企业家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当好产业升级转型的领头羊。
贾东民: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着力解决了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助力企业提信心、解难题、增后劲,令人振奋。当下,南阳的高质量跨越发展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唯有坚持“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梧桐树’、最大‘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的理念,城市未来可期。
马飞:事实确实如此,为企业“解绑”,为群众“解绊”,让发展“加速”,是我市持续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硬核措施”的终极目标。
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不断强化举措创新,加速强链壮群。出台了《21个重点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重点产业链考核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制定“1+9”图谱清单,成立19个产业协会,抓实“三长制”,实施月调度、季考核。数字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特种钢、肉食品加工、中医药等9个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全市绿色食品产业规模达到1400亿元,实现了千亿级产业“零”的突破;装备制造产业链群正在向千亿级迈进。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两大产业入选河南省战略新新产业集群培育库。加速“千企升级”。牧原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龙成集团等10家企业进入河南民营企业100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乐凯华光等5家企业(产品)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居全省第二位;豫西集团等10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头雁企业,总数居全省第四位;华纬弹簧等62家中小企业入选全省“专精特新”榜单;森霸传感等13家企业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数字赋能。2022年,全市共实施“三大改造”项目512个,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210个、绿色化改造项目48个、技术改造项目254个,全年共完成投资497.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全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21家。居全省第二位;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0家。加速创新驱动。202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4家,总数达到497家,居全省第四位。一通防爆等7家企业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防爆电气研究所的防爆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被评为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南阳云防爆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防爆行业的协同制造平台成功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培育名单。
今年3月8日,我市召开先进制造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会,为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万人助万企”先进单位颁奖。总而言之,我市始终坚持企业至上、企业家至上,在政治待遇、政策措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礼遇“有功之臣”,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发展蓄势打出组合拳
贾东民:我市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主动作为显担当,优化服务提效能,助企纾困解难题,全方位、多维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持续推进下去,必将为加快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马飞:这其实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与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落实全省“万人助万企”推进会议精神,聚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吸取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谱六清单”重大要求和我市“三长制”工作机制,围绕培育壮大21个重点产业链,聚焦打造先进链群培育、提升创新能力、扩大有效投资、培育优质企业、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机制,持续优化提升“服务面对面 助企月月行”现场精准对接助企活动等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以服务高质量推动产业高质量,以产业高质量支撑发展高质量,为加快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贾东民: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兴衰、市场要素集聚、发展动力强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必将有效消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羁绊,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南阳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本报记者 于欢 整理)
热情周到的服务
如家一般温暖的市企业服务中心